何为隐性斜视
(2012-08-29 11:55:33)
标签:
内隐斜外隐斜共同性上海仁爱医院眼球健康 |
【摘要】隐性斜视又称潜伏性斜视、隐偏差、肌力不全、肌力不匀称,即两眼有偏斜倾向,但又能用肌力矫正或被融合功能所控制而使斜视不显,并保持双限单视,仅在没有融合反射存在时,两眼才呈现偏斜的一种斜视,简称隐斜。听听上海仁爱医院的专家介绍:
隐性斜视依眼肌功能状态不同可分为共同性和非共同性;依眼球偏斜的方向可分为内隐斜、外隐斜、上隐斜、下隐斜、旋转隐斜、不等隐斜等;依产生隐斜的主要原因分静态隐斜和动态隐斜。
静态隐斜也称解剖性隐斜。眼球位置和它的灵活转动与眼球和附属器(眼睑、结膜、眼夕肌、肌鞘、韧带、眼眶内组织及眼球、眼眶的形态)之间的解剖关系密切,绝对的两侧对称和正位眼是不存在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外肌和韧带弹性的减弱以及进行性共济失调都可能引起或促进眼球运动失调,此外,黄斑中心凹位置异常所造成的K角偏大也可使双眼的视轴维持平行有一定困难。凡由这些解剖因素异常所造成的隐斜,均称为解剖性隐斜。这种隐斜可为共同性,也可为非共同性,在各个不同注视方向,隐斜的程度也可能不—致。
动态隐斜又称调节性隐斜或运动性隐斜,是指由于调节与集合的不协调所致的隐斜。内隐斜多见于未经矫正的中度远视眼、从事过多的近距离工作的正视眼以及早老视(需要加强调节)或先天性近视(看近时经常要过度集合,从而发展为内隐斜)。
反之,先天性激光或后天性近视因不需要调节,老视眼不需要集合以及远视性、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既不需要调节,又不需要集合,因而容易发生外隐斜。此外,年老体弱、工作紧张、疲劳过度、睡眠不足、嗜好烟酒均能减弱集合而引起外隐斜,镜片过矫或矫正不足也可导致隐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