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性白内障与后囊膜下白内障
(2011-12-14 08:54:56)
标签:
白内障晶状体皮质单眼复视棕黄色 |
【摘要】什么是核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较皮质性白内障少见,发病年龄较早,进展缓解。浑浊开始于胎儿核或成人核,前者较多见,逐渐发展到成人核完全混浊。
什么是核性白内障
初期晶状体核呈黄色浑浊,但很难与狠硬化相。核硬化是生理现象,是由于晶状体终身生长,晶状体核密度逐渐增加,颜色变深,透明度降低所造成的,但对视力无明显影响。
散瞳后用彻照法检查,在周边部环状红色反光中,中央有一盘状暗影。眼底检查仅可由周边部看清眼底。
由于晶状体核屈光力增加,可发生近视。远视力的减退较慢。由于晶状体的中央和周边部的屈光力不同,形成晶状体双焦距,可产生单眼复视或多视。由于周边部晶状体屈光力没有明显改变,散瞳前后的视力会有明显不同。
晶状体核逐渐变棕黄色或棕黑色。此时视力极度减退,眼底已不能看清。晶状体核这种改变可持续很久而不变,并可同时有皮质浑浊,但不易成熟。
白内障的另一分类 后囊膜下白内障
晶状体后囊膜下浅层皮质出现棕黄色浑浊,为许多致密小点组成,其中有小空泡和结晶样颗粒,外观似锅巴状。
由于浑浊位于视轴,所以早期出现明显视力障碍。后囊膜下白内障进展缓慢,后期合并晶状体皮质和核浑浊,最后发展未成熟期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