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的根扎哪儿

(2011-05-13 05:17:24)
标签:

汉字

之根

伸向

何处

杂谈

文化

分类: 小随想

汉字的根扎哪儿

 

这两天参加一个培训,关于写字的,讲课的都是专家教授。由于本人身分既是学员又参与组织,所以培训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本以为准备的还挺充分,结果今天应该说是昨天,一名专家讲课前提出,需要一些粉笔和一个板擦,弄得我真是一头雾水。前边几名专家教授的,谁也没提这问题,准备时也没人提这个问题。以为有了笔记本、投影仪什么的所谓高科技便足够啦,可没想到碰到这样一个“奥特”的专家。没办法,紧急行动,还好在多年不用的库房里找到了需要,老头一脸满足,课讲得神采飞扬。

黑板、粉笔、板擦、教杆,这是象自己这岁数的人上学时,老师必备的四件宝啊,为啥才过了这些年,再上课时便想不起为老师准备啦,而且不准备竟然只有一个老师提出?不用这几样东西,但总得用点别的,与时俱进的现代化产品替代了原始的工具,据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我总感觉,所谓的进步必然带来一些退步,进步到极致便是消亡,包括人本身。这并不是对进步的消极看待,确实是因为这是自然规律,万物都有生有死,人类当然不能除外,当然也是遥远的事情,谁也无法看到验证的时候,如果有人看到结果,说明这话便没得到验证。

又扯远啦,还是说汉字这事吧。“学生汉语能力下降和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是不少人关注的事,也是确实存在的事实。国家语委副主任、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在回应此事时表示:正在制定中小学学生的写字标准和具体提升写字能力的相关标准。还表述说:中华文化的根最终是扎在汉字上,汉字是中华文化一个很坚实的根。这句话说的太对啦,如果没有汉字,中华还哪有文明和文化?只是汉字这个很坚实的根现在要扎到哪里?

中华文化是杆、是花、是果,但也需要通过汉字这个根汲取营养成长发展,那这个根需要扎在哪里才能吸收到养分呢?当然是人民大众里。要说学生汉语能力下降,对此,我倒不太认同,要说下降,就是和所谓的标准相比,学生现在用的词汇丰富程度、用词能力比以前一点都不差,不是学生的人和学生交流起来都感觉有代沟,有时候孩子的表达做家长的都感到听着费劲,这感觉,你有木有?明显大人都在奥特,孩子在创新着汉语。

如果说书写能力下降,也只是狭义地说传统的书写能力,用电脑书写写书的也是汉字,写出的东西也叫文章,发出的微博也是信息,所以我感觉汉字这个根没有下降而是更加发达,只是吸收营养的方法有了改进。单纯的说手写能力下降倒是对的,因为汉字的书写,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一种神韵、一种气节,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去掌握,即便是定出标准也未必就能把根留住。因为我们的标准太多啦,体育也有标准,但操场越来越小,孩子的活动影子越来越少。如果要把标准变为现实,只能是把标准实用到升学考试中,如英语一般,考不到一定的级别不给学位证书,可这样做有什么现实的意义吗?就算是英语和学位有什么关系,和学问更没关系!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它本身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但也是一种工具,只要有需要才会去使用,汉字的手书,对于我,只有两种时候用,一是需要借贷打官司立字据时;二是犯错写检查时,领导怕到网上找,要求必须是手写。后一种手写比前一种丰富的多。

但不是人人都有写检查的时候,立字据签名倒是人人都有机会,要不现代人,都要特别练那三个或二个的字呢,特别是名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