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味唐朝之“外商”

(2009-08-27 12:36:14)
标签:

唐王朝

外商

文化

分类: 历史人文

唐朝时期,唐太宗对于隋炀帝的盲目排外,不以为然.其曾对侍臣说:“隋炀帝性好猜疑,痛恨胡人,改胡床为交床,改胡瓜为黄瓜,筑长城以避胡,有何效益?”贞观四年,西域各国派遣商使来朝,太宗准备亲自迎接,表示重视,这时,大臣魏征说道:“听任外商往来,与边民互市,就可以了,待如上宾,反而不好。”于是,太宗方止。由于有了唐朝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外商得以自由往来,互市互利。这也成为了唐王朝的一项对外政策。

由于商品经济对外开放,大批的外商也不断涌入中土。而当时外商主要汇集在以下三个地方。

一是长安。朝廷将长安划为外商集中区。这里的外商主要由西域丝路而来。他们有的开“酒家”,借“胡姬”陪酒赚钱;有的办“当铺”,当时称“质库”,有的建“波斯邸”赚钱发财,也就是现在所谓的放高利贷。然而更多的外商是做珠宝木材生意。

二是扬州。扬州依傍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对长安和广州的外商有强烈的吸引力。肃宗时,有人曾率军大掠扬州,仅大食,波斯外商就死了几千人,可见当时扬州外商之多。

三是广州,这里的外商的人数最多,主要由还海上丝路而来。玄宗时,广州江中停泊的婆罗门,波斯等外国的商船不计其数。船上“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大食国等一些国家的外商也往来如鲫,争夺生意。传闻,唐代广州的外商最多时,达到十多万人之多。

唐代的外商大多称为“商胡”,商胡在唐代文献中,亦称为“贾胡”,“番商”等,而更多的称为“番客”,主要是指大食(古代的阿拉伯帝国),波斯(今伊朗)的穆斯林商人。他们是我国回族的先民。据历史记载,大食曾派了37批使者来唐,而个人自发来唐的更多,他们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内陆沿海。

通过与外国通商,给唐王朝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每年的商税,市税收入,广州市舶使的关税收入,在唐王朝每年的财政收入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不法的官吏百姓也趁机发了财。凡是在广州做官的,“无不捆载而还”。安禄山在叛乱之前,曾利用职权,与外商合资经商,每年得“珍货数百万”。定州人何名远,更在官府驿站旁开黑店,专以偷袭外商为业,最后“费财巨万”。而由于官吏的剥削,经常也激起外商的反抗。武则天时,就有外商刺死广州都督路元睿,然后航海亡命。肃宗时,大食,波斯外商联兵焚掠广州城,广州刺史吓得翻墙逃走。尽管出现了如此多的弊病,但唐王朝都没有改变既定的政策。这无疑是唐王朝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