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溫馨十四分鐘同志小品:peking turkey

(2010-02-26 16:00:29)
标签:

shortmovie

電影

美食

文化

 
 
http://s15/middle/611f13cbg73402c6d87ae&690turkey" TITLE="溫馨十四分鐘同志小品:peking turkey" />

記憶中美國有個電視廣告是這樣的:一家飯店的餐桌上, 鏡頭凝視着一面尷尬, 不知從何說起的年青男子, 企圖和努力向他前面的兩個肩膊解釋着甚麼, 看樣子似乎是挑個好日子一家人外出用膳的晚上:『... 其實我想說的是... ... 我認識了一個女孩... 我其實是直人...』鏡頭一轉, 只見兩個肩膊的主人是上了年紀的男子, 面面相覷, 既有點安慰, 亦不無失落  兒子出櫃了  一把聲音自鏡頭外響起:同志父母帶大的小孩, 未必就是同志。

 

根據這個原則反思:直人父母帶大的小孩, 未必儘是直人。

 

想起這段廣告, 因為看了加拿大華裔導演Michael Mew(漢姓是苗還是繆?)數年前的一齣短片【Peking Turkey】, 甫開場就是一個典型的北美洲中上華裔家庭的客廳, 鏡頭一樣是凝視着企圖和努力向他前面的雙親出櫃的青年男子:『well... you know that thing you always say dating white girls? you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that anymore...』做父親的聽到這裏, 來不及喜孜孜的跟一旁的妻子, 以略帶台山華僑第二三代的粵語口音, 老懷安慰的說:『佢唔係同鬼妹拍拖...』母親亦如釋重負地舒了一口氣, 誰知更大火力的炸彈卻隨後才引爆:『我男朋友係老番嚟...』

 

兩老還以為自己聽錯, 錯愕得站了起身, 母親以字正腔圓的港式粵語, 皺着眉頭戲劇性的反問:『你話咩嘢吓?』做老子的開始胡思亂想, 查根究底:『is it because we didn't buy you the Mercedes?』做娘的以一貫慈母多敗兒的口脗怪責老伴:『唉, 都係你喇, 咁孤寒, 快啲畀錢佢喇!』做老子的到此刻還堅持自己不買奔馳跑車的決定正確無誤:『佢啲成績又唔係咁好!』做娘的繼續貫徹慈母多敗兒的方針:『唉呀, 攞我手袋吖!』

 

真的, 做人難, 做基佬更難, 做華裔家庭出身的基佬更是難上加難:孝順父母不在話下, 還得品學兼優科科straight As, 不出櫃時自己別扭辛苦, 恍如天天謊言渡日, 出了櫃又怕老人家承受不了, 互相推卸責任。

 

鏡頭一轉便是兩年後的聖誕節, 出了櫃的Chris帶同法裔男友回家過節, 進門後微笑地介紹:『mother, father, this is Pierre... 』做母親的有點意外:『pearlike the fruit!』  這個加插的爛gag笑話略嫌堆砌生硬, 香港的電視劇自七十年代開始, 情節裏頭提到幾乎所有來自法國的男人都叫Pierre  戲裏的母親五十上下, 一口流俐港式廣東話, 推斷是來自香港的移民, 青少年時代在香港度過, 再根據她會得做北京烤鴨這類北方菜來看, 以及她的眉目五官, 相信她的母家祖籍是中國北方, 解放後隨家人南下香港, 再輾轉到了北美洲, 嫁予略帶台山口音的華僑子弟為妻。按照道理, 這類北美洲華裔中年婦女, 就算生活圈子未接觸過有人叫『皮爾』, 總也聽過在北美洲很多傳統百貨公司還繼續上架的襯衣皮帶領帶品牌『皮爾·卡登』(Pierre Cardin)吧?大抵是導演某些長輩經歷過的真實個案, 順理成章搬了來用, 也沒有深究合適與否。

 

飯桌上母親先奉上魚翅湯  戲裏各人的調羹裏, 觀感上較稀薄而不濃稠, 似乎是廣東家庭式的雞煲翅, 不是北方菜常用的紅燒做法, 加上皮爾賣口乖:『this s wonderful Mrs Wong, Chris has told me all about your special soups。』中國南北各省以粵人最注重湯水食療, 王太太常做各式湯羮, 大抵是遷就祖籍廣東的夫家口味  湯羮後才重新擺置碗筷菜餚, 是中菜西吃的變奏, 傳統中式家宴不作興這樣的先後次序。到得聖誕晚餐的主菜火雞上場, 皮爾驚訝於不是見慣見熟的烤焗釀火雞, 悄悄地跟男友耳語:『what happened to the turkey?』基斯笑道:『when i was growing up, my mom tried  the western way, but they didn't like it very much, so she did something experimenting, we treated the turkey like a perking duck。』

 

我未試過/吃過用京式烤鴨方法烹製的火雞, 不過直覺上似乎並不見得可口到那裏  火雞遠較鴨子來得碩大肉厚, 表皮也較薄, 脂肪也較少, 肉質又粗糙得多, 切割的方式也不一樣, 所以他們家餐桌上那盤火雞, 賣相像鹵水燻蹄多於火雞, 難怪皮爾幾乎認不出來  也許裏着荷葉餅, 塗上甜麵醬的感覺/滋味/效果又不一樣, 夏蟲不可以語冰, 不得而知。 北美洲住宅的廚房大多數是開放式設計, 聰明又會得應變的華裔主婦, 很多時候為免傳統中式烹飪油煙四溢, 連廳堂臥室都沾上做菜的氣味, 久而久之會自己演變出另一套烹調方法, 譬如蒸魚時會先將熟油塗在魚身, 省卻蒸熟後再淋上滾油所做成的麻煩油煙; 況且除非住在有華埠或者有華人雜貨店的城鎮, 否則除出豆腐豆芽和醬油, 都不易買到中式食材佐料, 金針烤麩都極稀罕, 衛生入口證明和貿易戰甚至連金華火腿也不能進口, 做一頓比較像樣的精美晚飯, 着實不易。

 

其實聖誕節吃火雞, 還是發現新大陸之後的事, 現在我們吃的火雞, 源自北美洲的野生火雞,飼養馴化後成為盤中餐, 從前他們還是吃烤鴨  若果王太太做的是京式烤鴨, 倒是徹頭徹尾地懷舊。

 

不過華人家庭還是多是堅持吃中菜, 戲裏基斯的弟弟西蒙拿着一盤土豆泥, 大份大份的往自己盤子上舀, 見到皮爾的反應, 笑着解釋:『you don't understand, dude, white food is a delicatessen in this house。』做哥哥的也進一步詮釋:『when i was a kid, i go over to my freind's palce for mac and cheese。』mac與麥當勞無關, 是macaroni and cheese的簡稱, 繙譯成中文是芝士通粉, 與mashed potato土豆泥同是北美洲白人的家常食物, 王家兄弟卻等閒在家也未必吃到, 可見他們家的食譜只有在過西方節日時才稍為有點高加索風味點綴, 平時大抵還晚晚三菜一湯, 白飯任裝。

 

王家飯桌上的甜品也是一絕,『that was wonderful, Mrs Wong, i never had christmas pudding with mango ice-cream before。』除了華人, 大抵誰也想不出如此配搭多cross-over  所以某程度上,【peking turkey】是受了李安的【飲食男女】影響, 又或者說這是向李大導演致敬的作品也並不為過, 【飲食男女】以精美的中式烹飪帶出家庭倫理, 成員間的衝突和感情交锋,【peking turkey】更生活化地以聖誕晚餐場面,既素描了一個典型中產加籍華裔家庭的生活, 又寫同志兒子带法裔男友回家過節, 跟保守老父的戲劇性衝突,注入了西方社會元素, 父親對兒子的男友句句針鋒相對, 刻薄挑剔, 但法裔男友絲亳不引以為忤, 求婚時以練習多時的粵語向兩老剖白:『由第一次我識你哋個仔, 我就知道, 我哋係兩個唔同嘅世界, 不過, 有真愛就可以克服過嚟... 我好愛Chris,所以我哋決定結婚。』比 起李大導演在【喜宴】利用另一個女子的懷孕, 向宗法制度妥協後方能保住跟男友的實際關係, 來得更自然貼心, 順理成章, 最後頑固老父被這個法裔準半子,由衷地親吻雙頰一把摟住, 表情自無奈不甘, 慢慢變成接受事實, 欣慰之餘終於裂出一絲微笑。

 

取名為【peking turkey】, 多多少少有戲謔的意味, 西菜中吃, 文化衝擊變成文化融和, 一切問題在母親悉心製作的佳餚得以解決, 到底還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 英語所謂的family tie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愛午餐肉
后一篇:細說飲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