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故事(二)
(2022-11-17 09:41:03)
标签:
东方考研985211双一流名校备考 |
分类: 考研之外 |
在漫长的岁月里,他的处境是艰难的。但他觉得:别人走在康庄大道上可以前进,他在崎岖的小路上也同样可以前进。他不理会别人对自己有什么看法,也不考虑他受到的各种不公正待遇,想到党对共产党员的要求,便一往无前地向前。
一九五三年前,他和同志们一起过供给制生活,一个人倒也无忧无虑,快快活活。后来组织了家庭,要抚养四个孩子,加上老母亲和侄女,一家八口,生活的负担就很重了。他的工资,因为犯“错误”,长期不调整;他爱人也是教师,也是低工资,两个人挑起八口之家的担子,有一段时间又分居两地,日子就不容易过了。所以,在粉碎“四人帮”以前,他家长期都处在物质奇缺的威胁之中,风雨飘摇。一家住在狭窄的房子里,每天都是粗菜淡饭,什么“过年”“过节”,他家是无缘的。也从来不过“生日”。孩子们穿的衣服,破了补,补了又补;老大传老二,老二传老三。孩子的衣服都是不合身的,两三岁的孩子,穿七八岁的衣服,起初做的时候,就想到要穿好几年,加大尺码,等到个子长大不合穿了,又把袖子、裤子接长。他妻子产假时,都没有营养补充,和家人一样吃粗劣的饭菜,把身体搞坏了。每想起这些往事,他很难过,觉得很对不起她。除了吃饭,他没有多余的钱,所以因事外出在市区内从南到北十多里的路都是步行,舍不得坐公共汽车。他在国内外也有一些较富裕的亲友,如果向他们求援,他们是会帮助他的,但他咬紧牙关,勤俭持家,坚决不向任何人伸手。也不向单位要“困难补助”。如果说人穷志不短,对于艰苦的物质生活他还能不介意的话,那么,那些政治上的歧视,就使他觉得难受了。
首先是“包庇反动地主父亲”,“敌我不分,丧失立场”这些结论压在他身上,对他限制使用,使他如背重负那样去工作。其次是他的问题株连全家。他妻子在四十年代后期就接受进步影响,为地下党做了一些工作,是个追求进步有强烈事业心的人,人们昵称她“老积极”。五、六十年代连续十年被评为市的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各种荣誉称号,教学是不错的。她又迫切要求进步,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单位党组织也认为她符合党员条件,曾经列席支部会议,就因为他的株连被搁置了,使她抱憾终身。长子因为他的影响,长期插队得不到照顾,造成许多困难。大女儿自上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连年被评为优秀儿童、三好学生,她多次迫切要求加入共青团,每次都是班上首批培养对象,但最终都不被批准。直到有一次她到玻璃厂参加义务劳动,当她推着车子运送玻璃制品时,对面来了一部大卡车,因为路窄,她推的车子无空隙避让,只得奋不顾身地孤身挡住车子,几个玻璃制品还是被碰坏了,这本来不是她的过错,但她却主动诚恳作了自我批评,并把赔偿损失的钱送交工厂。当时是“文革”后期,工厂青年职工纪律很差,作风不好,对比之下,厂领导觉得这个女孩的表现是难能可贵的,这件事使工厂的领导十分感动,公布事情经过,召开全厂职工大会表扬,向全厂的职工进行教育,并写信到学校表扬她,退回赔偿的钱。这件事传到学校后,老师和同学都称赞,并提出:这么好的同学为什么不吸收入团呢?于是,他的女儿才入了团。
他的次子从幼儿园到高中,历年也都被评为优秀儿童和三好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年年都被选为班长。学业和工作都很出色,有广泛的兴趣和办事能力,集体观念强;是许多活动的组织者和主持者。他初二年级便带领同学组织团章学习小组,争取加入共青团。后来到了初三,高一,全小组的成员都入团了,就只有他这个团章学习小组的“老”组长不能入团!他哪方面不够条件呢?他学习成绩优秀,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又是文体活动骨干。工作、劳动都带头干,只不过受爸爸株连!而爸爸妈妈还是从正面从严教育,要孩子经得起考验,严格要求自己。后来,一些教师也看不过眼了,为这个男孩仗义执言,他才于高一下学期入了团。儿子1978年上大学后,妈妈整理他留在家的书籍文具,发现他历年给团支部写的思想汇报就有厚厚几本,字里行间跳动着向往组织的赤子之心,情词真切。妈妈看着,禁不住流泪了。
长期的政治歧视,比什么打击都难受。它使孩子纯洁的心灵受到创伤,对人间许许多多的问题迷惑不解(由于家长从来没有对孩子诉说自己的痛苦,孩子毫不了解个中内情,);做父母的更是哑子吃黄连。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和妻子还是理智地控制情绪,坚持从正面教育孩子要正确对待,严格要求自己。孩子能正确对待,一上大学就被选为团支部书记,连任四年,是大学的优秀团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