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亲孙源与陈原的友谊

(2022-04-22 17:52:41)
分类: 在那一边---历史回顾
                      陈原与孙源的友谊
     陈原(1918-2004),广东新会人。中共党员。中国语言学家,编辑出版家,世界语专家。建国后,历任中国国际书店副经理、三联书店编辑室主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后任文化部出版局副局长,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兼总经理、顾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二届副主席,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副理事长,世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学会(TAKIS)国际理事会副主席,国际科学院(AIS)最高评议会委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
     由于父亲年轻时也对文字改革有兴趣,他们那时认为中国的文字太繁复艰深,阻碍文化普及。特别是父亲从小就以学习法语为主,在对比之下更觉得实现拉丁化有利于消灭文盲,因此视热心文字改革的陈原为同道,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是从倡导拉丁化运动开始的(虽然现在看来复杂、丰富的汉字不可能用拉丁化完全代替,但汉语拼音的应用应该说就是拉丁化的后果。)他在回忆中写道:我们那时认为中国落后,一个根源是教育落后,群众蒙昧。而中国的文字繁复艰深是普及教育的障碍,简化和注音化是推广文化知识的途径,对消除文盲很有意义。当时大家都是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推动新文字运动,经费也是大家凑的。.... 1934年我向上海世界语协会报名面授,上海世协即介绍香港的世界语者杨裕昆、曹乃飘(现名曹湄飘)与我彼此相识。不久我们三个随即组织了香港世界语学会......
    1935年我在上海世协的刊物“世界”(Lemando)看到拉丁语运动的文章,我开始注意到这问题,买了天马书店各种有关小册子,从事研究,香港世界语学会中也有人感到兴趣,香港那时有张报纸“大众日报”每星期出版一个副刊宣传新文字,我即在上面写些文章,这个副刊后来知道是中山县几个小学教员搞的,他们曾来香港与我见过面,希望我支持他们。出版六七期后,他们给报馆说没有稿子要停刊。大众日报的副刊负责编辑康康召我去说,这个副刊出了那么几期就停止不大像样,要我来继续编下去,我就担承下来。这个新文字周刊每期万把字,稿源很少,差不多我一个人在那里硬撑。到后来才得到广州陈原兄弟的帮助,我为此曾去过广州见过广州拉丁化运动的同志。那时广东还是尊孔的陈济棠时代,拉丁化运动是不公开的。这个周刊出版2年多,是华南及南洋拉丁化的运动中心,我们还有一个新文字学会,有些年青人开班传授新文字(我则未教过)。
   而从那时开始的友谊一直持续了几十年,直到父亲和陈老先后去世。在父亲少之又少的的遗物中却保存着几封陈原的来信。这两封信大概是在41年-45年间,希望陈老的孩子能看见,根据新的内容就知道比较准确的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