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亡是老兵(转帖)
作者:符家钦
我在译苑耕耘50年结识的译家中,许多人生活轨迹都是上海-南宁-桂林-重庆-北京这样一条线。这类文化人如刘尊棋,金仲华等我能举出一打以上。孙源(1912-)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提起此人来,年纪大些的香港读者大致都还有些印象。
孙源毕生从事文化交流工作。1933年到香港后,立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办世界语学会,读书会,请香港中文大学许地山办文字改革讲座。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回内地,在港整整干了九年。到重庆后,当时法国已沦陷,他参加戴高乐的自由法国驻华代表团,任新闻参赞助理,后任法国新闻处中文部主任。抗战胜利后又任《南侨日报》特约记者。因为长期从事中法文化交流工作,曾获法兰西文学院骑士奖。据我所知,以翻译业绩获得对方国家奖的,只有巴金,萧乾,杨绛等少数几位杰出译家。
孙源的译品很多,有《海的沉默》,《人质诀别书》,《阿尼丝之死》(1958年,人民文学版)。从1982年离休后,他至今仍精神矍铄,密切关注着国家中兴大业的进展。我每从电话中听到他的慷慨陈词时,总不由想起西方老人(如麦克阿瑟元帅)常说的一句名言:
Old soldier never dies ,he passes
away(老兵永远不会死亡,只像影像淡出那样逐渐褪色)。
当年叱咤风云的五星上将在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这句告别词时,多少观众感动得流下泪。老年人就该有这种襟胸。
(原载1993年9月9
日香港《大公报》《译林》杂志转录在《译林百家》专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