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寂寞京西古道

(2009-07-16 01:04:59)
标签:

旅游

分类: 古道行走

门头沟京西古道群是现存国内保存最完好、最丰富的重要立体历史景观。它们是那个时代经济、文化的具体象征。沿着古道翻山越岭,你可去寻访古人的足迹,感受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足音。在我行走的几天行程里,山中寂寞的古道像一幅卷轴慢慢打开,它们用自己沉默的语言和黯然的姿态展现一个你不知道的京西古道。

 

牛角岭关城  百年蹄窝仍在

 寂寞京西古道

牛角岭关城

寂寞京西古道

古道蹄窝

寂寞京西古道

马致远故居

 

京西古道的徒步之旅从感受西山大道北道中的精彩局部开始,在水峪嘴穿村向西约20分钟便到达牛角岭关城。它是京西最古老的“西山大道”上的重要关口,有“京西古道第一关城”之说。不过关城昔日辉煌早已消失,顶部爬满荆棘和野草的城券门洞,只剩下寂寞和苍凉。我们唯有从距离关城西南不远处的“蹄窝”来追寻曾经的古老记忆。这些蹄窝凹陷在石头路面上,约摸有百来个,大大小小深浅不一。这里是京西古道上蹄窝最为密集的地方。京西群山中曾经遍藏乌金,昔日,京城人都以煤炭为薪,而山里人家又缺食盐等副食及日用百货。拉煤运货的骡马常年累月地往返于京城与西部山区,马蹄日月不息地蹬踩踢踏,硬生生了走出一路的石蹄窝,实乃奇观。

穿关城一路西行,能看到古道旁不少的古遗址,桥耳涧村的三义庙、东落坡村的关帝庙及破败的碉楼。而最著名的遗址当属西落坡村的马致远故居,曾经荒废已久,2008年被翻修,当重新面对修葺一新后故居的俊俏模样时,却已丧失了对它曾经的刻骨铭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那份超然的意境也从心里慢慢消失。

 

东石古岩村

 

位于王平镇境内的古道穿村而过。东石古岩村是京西的一个古山村,群山环抱,最早在这里定居是张姓的亲哥俩二人,繁衍至今几十代人,大约500年历史。村不大,五十来户,妇女多、小孩多、老人多。路中间,曾经的青石古道已被水泥道代替,所幸,其他还原汁原味,村子古朴而悠然,未被丁点商业气息沾染。整个山庄依照山坡的走向而建,临道的院墙,用石头一层层垒起,望之如城墙,不时能见小松鼠在墙上嬉戏追逐。墙内的屋子,平民却不平常,个个历史久远。这里有一棵已有近7百年历史古树,名为“梆梆树”,果实能入药。古树之下,风景极好,四面青山,绿树层叠,鸟啼声声,古屋一片。村子曾利用穿村而过的古大道优势,开了三个店,下店、北店、南店,为每天通行的骆驼、骡马、客商提供饮食住宿服务。在马帮盛行的日子里,村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古道上有名的“张家店”。

 寂寞京西古道

东石古岩村院落原汁原味 却破落不堪

寂寞京西古道

透过门缝看百年老宅,屋内原本毫不起眼的东西,霎那间仿佛能勾起一串

串感怀

寂寞京西古道

人去楼空的衰败景象令美女无限伤怀。

寂寞京西古道

村中有三个百岁小脚老人,她是最小的一个,在抗战时期曾是村妇女主任。

 

 

石佛岭古道

 

寂寞京西古道

古道的铺设也是有讲究的。 

寂寞京西古道

行走石佛岭古道上。

 

 

石佛岭在东石岩村的西北方向,与其他古道的不同的是,石佛岭古道平坦,但一面依坡,一边临崖,下面是已干涸的永定河及近代门板(门头沟至板桥)铁路,不时还能听到火车经过的轰隆声,昭示着古道当年的地理位置是如何的重要。听着火车的轰隆声,看着当年马帮驼队行走留下的清晰的蹄窝,今昔对比,顿感时空的交错。这段古道保存相当完好。古道的石板,如果不经永定河研究协会的刘德全老先生指点,定然不会想到它的铺设是如此有讲究,而且如此科学——每隔1米就会有一道石板竖起来,既可延缓水流冲刷路面,又能作为行者的踏脚之处。拐过一个山弯儿,可惜古道戛然而止,往下看去是近乎90度的断壁。原来随着开采煤矿的大规模进行,一些惟利是图的人上山开采矿石,把古道破坏了。所幸当年在修建古道同时,在岩壁上留下的摩崖石碑还在。佛像和碑文共有4块,佛像完整,字迹清晰可辨。后人根据石刻佛像,把这段古道称为“石佛岭”。刘德全老先生说,石碑刻于明万历六年,“水凶山险,涧陡沟深,其为樵猎之处”其中一块摩崖石碑上记载着石佛岭古道在古时险峻的面貌,余下的三块碑刻则是修路施资的芳名。遥想当年,无数匹长途运输的骡马浩荡而至,蜿蜒而上,人们看着山景,唱着山歌。累了,到驿站小憩或到旌旗飘摇的酒家喝一盅小酒,继续赶路也不失雅兴。

 

 

 

 

 板桥村壮丽开始悲剧结束

 寂寞京西古道寂寞京西古道

断墙残瓦间,还能看出它曾经的辉煌么?

寂寞京西古道

横建在道路中的一座废弃庙宇。

 

西山古道的北、中、南各路在王平口聚合为一,然后继续延伸西去。出关城,过口西,沿着潘涧沟东侧悬崖中部向北行走,过金锁桥,见一鹅卵石路的岔道上拐,不到几分钟,到大台地区的板桥村——一个让人无言以对的古村落。

清代道光年间,板桥村地处京西古道中段,常年商客来往,每日无数匹长途运输的驼、马浩荡而至,古道沿路日进斗金的商户,鳞次栉比,叫卖声此起彼伏,古道盛况蔚为壮观。后来板桥古村因为长期采煤,地下已被挖空,有可能导致残楼轰然坍塌,70年代,村民集体搬迁,为使宅子不能再入住,留下的空屋全部毁之,成为了今天的古村遗址。如今在已经被杂草掩盖的古道穿街而行,两旁都是塌剩废弃的老宅,野草肆意地钻在各残砖断瓦之间,一切是那么平凡,只是残缺的墙壁或地基仍透露出昔日这里曾有过盛光风景。

尽管是生机勃勃的夏日,可苍凉的感觉渗透了每一个凝视古村落遗址的人。板桥村好比一个时光隧道,它让人们看到了几百年来,时间是如何冷静,世事是如何多变。繁华散尽,只剩已被凝固的残破,壮丽开始,悲剧收尾,这,才是真正的古村落遗址,不能不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