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专辑】善化寺(中路三殿)

标签:
大同善化寺古建旅游 |
分类: 走南闯北 |
坐了一宿的火车,天亮的时候,已经到了张家口境内了。此时,距离我的家乡已经有一千多里地了。到了大同是上午的九点来钟。下了火车买了份及其不实用的地图,照着地图,就往古城的方向走。
我现在十分后悔没多照几张像,那些大妈有啥好怕的。
善化寺山门,也就是天王殿。广五进二,殿中央有中柱,正好符合四大天王的布局。山门的规模很大,甚至比有些小庙的正殿都大。我想,善化寺最初建造的时候,在山门之前应该还是有一个入口。天王殿应该不是第一道山门。只不过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第一道入口不在了。
善化寺山门。我也不知道这门窗是不是后换上的。但感觉,即便是后换上的,也参考了原有的样式。
善化寺山门的斗拱比较正常,柱头和部间都是一抄一昂。补间用两朵,转角的地方与后面的三圣殿和大雄殿一样,两边各加一朵斗拱作辅助。
这块嘉靖年间的“威德护世”匾额悬挂在天王殿的后门。前门挂的那块善化古寺的匾额也不知道是哪个脑血栓的墨宝,歪歪扭扭的,着实难看。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天王殿的中央,没有弥勒佛。
天王殿后面就是三圣殿了。三圣殿的建造年代一般认为是金代,反正看着也不像更早的。
三圣殿里面供奉的华严三圣。华严三圣就是毗卢遮那佛,外加文殊普贤两大菩萨。百科上说这三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教主,负责对我们这些无知的人类进行思想教育。
下面谈谈三圣殿的斗拱。三圣殿的斗拱很特别,因为一个殿用了三种斗拱,工匠也不怕麻烦。柱头和当心间、梢间补间用的是比较常见的一抄两昂。此间的补间很麻烦,是用了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斗拱,就是出了一堆的斜供。看着跟一朵花似得。
次间之斜拱
这个殿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可能就是梢间了。他就不嫌挤,那么窄的地方,硬是塞进去一个朵补间。这还嫌不过瘾,又给转角增加了一朵附斗。这样,就把整个梢间给占满了,甚至有点明清的风范了。
三圣殿的阑额也有意思,别人用一层,他用了两层。但门窗方面倒也古朴。不像有些地方,“修缮”元代之前的建筑,新加的门窗全是清代的样式。
不过总体来说,三圣殿不像其他金代建筑那样漂亮,看着很别扭。建筑整体来说有点臃肿,甚至还不如有些做得很规矩的清代建筑顺眼。
我这回最大的毛病就是胆小,放不开。大殿里多拍几张照片好了。
过了三圣殿,高台之上,排放之后,就是本次的重点,也是善化寺最重要的部分,大雄殿了。
相机不好,加上那个地形,也就只能照成这样了。其实啊,我现在就觉得,在大殿前面摆放那些破香炉,真的是即不安全,又影响美观。
一般来说,说道大殿了,就得讲讲建筑特点。据营造学社讲,善化寺大雄殿和普贤阁,建于辽代。而三圣殿和山门建于金代。这个可能依据的是建筑风格。现在的门票还坚持大殿是辽代的说法,对于普贤阁,则认为是金贞元二年所建。
大雄殿,广七间,深五间。中间的四缝(我很难解释一缝是什么,大概就是指大殿柱列的南北向横截面)
斗拱方面,柱头辅作是出双抄。因为第一跳柱头上加了两条斗拱,所以又是“计心重拱”造。
补间比较复杂。当心间,由于有匾额当着,我没看见,据说是只有两条斜拱而没有正出的华拱。次间梢间基本跟柱头相同,尽间由于不怎么承重,所以,第一条的跳头只用了一种装饰性的翼形拱。所有补间辅作,全放置在一种叫驼峰的构件上面。
转角辅作方面,我就说不明白了。就是除了除了除了柱头上的转角辅作,两边还多出了一朵斗拱作为帮衬。我也不知道专业上这叫什么。但是这种做法兵部妨碍补间辅作的施用。
在整理照片的时候,我找到这这样一张照片。这显然是大殿北面当心间的补间辅作。这朵斗拱很明显是有正出华拱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可是正面的当心间补间辅作,却没有正出的华拱,难道是悬挂匾额的需要吗?
说了斗拱,说说门窗。
关于善化寺大殿的门窗,的确很有特点。我们一般印象中的古建门窗,全是太和殿那种,就是当心间、次间、梢间全部用格栅填满。尽间就算不加格栅门也要加上格栅的窗户。可是这个善化寺大殿完全不是这样。只有当心间和两个梢间有门窗,而且门窗还是一体的,所谓的窗户不过就是大门的横批。余下的部门全是墙,没有窗户。
这种做法在也被用于华严寺大殿和辽宁义县奉国寺大雄殿。不过义县奉国寺大雄殿的大门两边可能还带有一节窗户,与善化寺山门类似。所以这种做法很可能是当时辽金地区,北部的一种通常做法。可惜,义县奉国寺大雄殿在八十年代大修的时候,惨遭毒手。原来的门窗格局被破坏殆尽,换上的新门窗采用的是清代的做法。
这个门窗的做法,当心间和梢间的做法一样,就是大小尺寸有区别。这样做得话,室内真的显得很昏暗。我也不知道当初的工匠为什么要采取这种做法。而且那个大门门板是不带棂窗的那种,是一整块的木板,关上的花室内就有点恐怖了。
即便这样,大殿内也显得有点恐怖。
一般来说,正殿都会塑三世佛。可是大同的两座大庙,大殿内全是五方佛。即东西南北中五个世界的五尊佛,分别是五个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只是西方世界的教主,不过中国人都想死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念他的名字多一点。
五尊佛的手印、背光、装饰都是依据所处的世界各有不同,但我是肯定看不出来。五方佛不是善化寺金代彩塑最叫彩的地方。最叫绝的地方时五方佛两侧的二十四天。所谓二十四天,就是佛爷的二十四个护法。
我对这块也不是很明白,佛教属于多神教,比较复杂。印度人又好玩哲学修辞什么的,他们描绘的玩意更复杂。所以我至今没弄明白这二十四诸天都是干嘛的,但就知道很厉害,都不好惹。护卫在五方佛的两边,显得特别有气势。
这尊可能是中央世界的大日如来。
善化寺二十四诸天,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无一雷同。各有各的神采,各有各的打扮。你要是真的了解佛家的典故知识,这无疑是一个看点。可惜我不懂,就是傻小子看画,一样一张。大体上来说这里面有四类形象。一类是男的当官的还是文官。一类是女性,比较有气质有身份的女性。一种是武将,特别英武的武将。还有一类干脆就是非人类,看着就不像人。
可惜没在多照点。一是技术水平有限,二是大殿里的光线实在不充足,三是没过多久大妈就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