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慧琳的孕期餐谱不可复制

(2009-07-31 09:07:19)
标签:

健康

分类: 健康评论

陈慧琳的孕期餐谱不可复制

陈慧琳的孕期餐谱不可复制

    最近在网上披露了一份陈慧琳小姐在怀孕期间由营养师为其特别设计的餐谱,几日来,很多年轻朋友纷纷询问是否可以效仿陈小姐,也做个身材窈窕的漂亮妈妈。

 

                                    陈慧琳孕期菜单

 

 

 

 

 

 

                     

早餐

麦片1

脱脂牛奶1

蛋白2

 

 

 

 

 

 

 

 

午餐

白饭1

节瓜炒牛肉

豆腐鱼汤

 

 

 

 

 

 

 

                      

下午茶

低脂乳酪

苏打饼干2

 

 

 

 

 

 

 

 

 

晚餐

白饭1

马蹄蒸肉饼

蒜蓉炒菜心2

            

   

 

草莓6

 

 

 

   

 

 

 

 

 

     

    对于餐谱本身虽然不能说是完美无缺,但从营养的角度,还是基本做到了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荤素均衡、比例适当,因此按照平衡膳食的要求,陈小姐的一日餐谱总体上还是营养达标的。比如:节瓜炒牛肉、豆腐鱼汤、马蹄蒸肉饼,都是典型的集美味与营养于一体的“增效组合”。增效组合即同时进食后会达到1+1大于2的营养功效,这种功效通常有如下的作用:

    (1)一种食物中的营养素能促进另一种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利用。比如植物性铁难以吸收,而维生素C和有机酸能促进其转化为可以吸收的二价铁,将富含铁的黑木耳与富含维生素C的红枣一起吃,就会大大提高铁的吸收、利用率。陈小姐晚餐中的草莓就富含维生素C和有机酸,可促进其草莓本身和菜心的铁的吸收。只是6粒太少了点,对于孕妇完全可以再宽松点。

    (2)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食物中的营养素相互之间取长补短,避免“木桶现象”。人体对于某些营养素的吸收是非常特异的,不是单个吸收营养成分,而是要求营养素按照比例形成特定的模式,也就是人体接受的是一个组合。如果这个组合中某个营养素缺失或者不足,那么就如同“木桶现象”一般,人体只能按含量最低的那个营养素接纳组合中其他的营养素,哪怕其他的营养素含量很丰富。如果是进食一种食物,那么常常会出现这种“木桶现象”,比如单一地吃豆腐,或者单一地吃米饭,都不可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但恰好豆腐中短缺的那块“板”,在米饭这里是宽裕的,而米饭中短缺的那块“板”,又是豆腐所富有的。彼此结成“组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两个木桶的最低板块都提高了,这时便出现了1+1大于2的营养功效!这种效应就是营养学中最为典型的“蛋白质互补功能”,现已广泛地应用到了科学配餐当中。陈小姐餐谱中的“豆腐鱼汤”就是符合“蛋白质互补”原理的黄金搭档。由于豆腐中含蛋氨酸较少,而蛋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食物中的蛋氨酸缺乏,将影响其他的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吸收、利用。鱼是富含蛋氨酸的,可以弥补豆腐的缺欠。

    (3)两种食材搭配,使膳食结构达到整体的平和,减少对人体的过极影响,降低人体不适。一般肉类的性味都比较偏热,比如牛羊肉、鸡肉等我们常吃的肉,都是温热性的,单吃容易使人燥热。而搭配了凉性的节瓜、马蹄,不仅增加了膳食纤维(肉类最缺乏的),也平和了荤菜的热性。陈慧琳孕期餐谱中的“节瓜炒牛肉”、“马蹄蒸肉饼”就是这样的合理搭配。

    (4)减少不利成分对身体的负面影响。肉类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食物,但缺点是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尤其是猪肉,即便是瘦猪肉也含有10~20%的脂肪。对于如何减少饱和脂肪酸的吸收,从而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生机率,营养师们是费尽了心思。近20~30年营养学的进步,人们发现膳食纤维有办法呀,膳食纤维能减少饱和脂肪酸的吸收,促进饱和脂肪酸的排泄。在吃肉的同时配上蔬菜、粗粮,就能降低肉中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不利影响。“马蹄蒸肉饼”就是符合这个道理的组合。可惜陈小姐公布的这个款餐谱中粗粮少了点,如果在午餐和晚餐的白米饭中增加一点绿豆、红豆等粗粮就更完美了。

    谈到陈慧琳小姐的孕期餐谱,我的建议还是不要简单地效仿。首先,日前公布的仅仅是陈小姐孕期某一天的餐谱,正常的孕期40周共280天,分为孕前期、孕中期和孕晚期,每一期的膳食要点和营养素的摄取量都有很大的不同,想来陈小姐也不可能天天吃不变的饭菜。如果把明星在近280天中某一天的餐谱痴迷地用在不同孕期的饮食中,真有可能坏大事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