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
晴
星期一
布才哇大哥家的帐篷搭在河边一个空旷的广场上。他的父母和亲人们的帐篷也都扎在附近。
![[转载]5.2玉树笔记 [转载]5.2玉树笔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早晨,我们由布才哇大哥领着,到了搭建板房的院子里。这个院子原来是一个厂房,离镇上有好几公里,并且在地震中没有受到多少损失。院子在河边,正对着就是毛公山。我们的志愿者工作站就将搭建在这里。板房自5月1日开始施工。等到我们到达时,五间活动板房已初具规模。工人们很和善,也很上心,效率挺不错的。在近4000米的海拔上进行高原作业,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件苦差事。
![[转载]5.2玉树笔记 [转载]5.2玉树笔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们刚到工地,当卡寺的两位阿卡就用哈达迎接了我们。他们来观摩活动板房的搭建,因为剩下的一部分板房是提供给他们寺院的。当卡寺也遭了灾,只是损失并没有别的寺院和民居那么惨重。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学班专门为当卡寺的僧侣们捐赠修建这几间板房,主要是希望能够为他们免除生存之忧,使他们更好地担负起玉树灾后重建的心理救援大任。
藏区人民的心理与信仰是紧密相关的。在这个灾难当头的时刻,信仰是支撑他们走下去的重要力量。有志愿者曾说过这样的话:与其给他们(受灾群众)一个心理医生,还不如给每人送上一个转经筒对他们更有意义。在文化基础、信仰、心态、语言以及信赖度上,外来的救援力量往往遭受到心理上的抵抗,而此时,僧侣们无疑是最佳的心理救援力量。如果僧侣们还要为生存而发愁,那么他们也很难以投入到救援的队伍中来。希望我们的板房能够为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难处,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后盾支持吧。
![[转载]5.2玉树笔记 [转载]5.2玉树笔记](//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