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高考综合评价录取,好马还需配好鞍
(2014-07-07 23:57:29)
标签:
高考综合测试成绩学业好马上海交大 |
高考综合评价录取,好马还需配好鞍
今年,上海交通大学在高考录取改革方面又有新动作,在部分省市率先使用学业水平测试成绩,首推高考综合评价录取,高考成绩在评价体系中仅占60%,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10%。这种新模式将率先同时参考综合素质测试、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全面考量学生高中各学科水平,这也意味着高考分数不再是决定录取的唯一“分数线”。(7月6日《中国青年报》)
对如今高考模式的质疑,一直以来都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是对公平公正的质疑。譬如今年,河南的替考事件、辽宁的体优生加分乱象等就备受关注,这是公众对高考公平的一种焦虑;另一方面,当前的高考模式,也有不尽完美之处,“一考定终生”是难以扭转的惯例,唯分数论是暂时无法改变的准则,这一切,都引发了不少的非议。
在社会各界一次次的探讨下,一些共识逐渐达成。如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录取模式,让考生有更多出彩的机会;如录取不能“唯分数是论”,而应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等。而最近,江西两位夺刀考生被社会各界持续关注,也传递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录取考生时,在学习成绩之外,还应有更多的考量。而最终,江西“夺刀少年”分别选择南昌大学及江西财经大学,也让此事尘埃落定,这令人欣慰,因为这让人感觉到高考制度的灵活性与人性。
考察一名学生要看其综合素质,其实也是不少教育专家的观点。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表示,他认为做人与作文应该是一致的,并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学生上课写了一篇很好的拾金不昧的作文,而他下课后就去偷东西,那么他的这篇作文应该给零分。”作文与做人应该是一致的,以此类推,高考录取与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在这样的境况下,上海交大首推高考综合评价录取,无疑是对民意的一种呼应。“高考成绩在评价体系中仅占60%,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10%”,这样的改革方式,的确很有针对性。至于综合素质测试和学业水平测试,则由上海交大组建百人专家评审团;而为了防止作弊,每次面试由校监察处随机抽签产生专家……这些举措,既呼应了民意,又有一定的措施确保公平与公正,的确是很大的一种进步。可以说,上海交大的做法,开启了综合评价录取的先河。
不过,从网络民意来看,公众还是有一些担忧。众所周知,“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10%”,这样的评价体系,属于主观性评价,这时,考生们的命运就掌握在专家手中,很多人因而担忧:这会不会被钱权者谋取,成为权贵者的“后花园”?高考制度设置跟一般的制度设置相比,已经足够完善,但“河南替考事件”还是让我们看到钱权合谋的强大功力。在这样的境况下,公众对综合评价录取有一定的担忧,其实很正常,也在情理之中。
就此来说,高考综合评价录取虽好,但好马还需配好鞍。我们必须承认该项制度的破冰意义,但要确保这一制度能够发挥必要的正义性,加强监管与处罚等配套措施,的确是不可或缺的,如此才能更好地呵护好必要的公平与公正。希望高考综合评价录取能带来一定的蝴蝶效应,让“多元取材”成为一种可能,为高考改革注入一剂强心剂。
上海交大首推高考综合评价录取 高考成绩占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