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高校家长制,靠退休不如去行政化
(2014-02-21 00:44:24)
标签:
杂谈 |
打破高校家长制,靠退休不如去行政化
重点大学的领导班子成员任期多长?对其社会活动如何监督?怎样避免“学术权威”搞“一言堂”、“家长制”?19日,教育部公布《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直属高校年满60岁的领导班子成员要及时退出领导岗位,党委书记和校长一般不担任校学术委员会主要职务。据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次所确定的重点大学多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月20日《北京晨报》)
就我国高校而言,一直以来的确存在“家长制”、“一言堂”等作风,这从频频被查处的高校领导就可窥见一二。被查前,这些高校领导都是荣誉加身、是先进分子;被查后,关于其搞“家长制”、“一言堂”的问题,便被曝光出来。南昌航空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国炎便是一典型案例。
高校领导为何能搞家长制?源于官大一级压死人。毕竟,我国高校常被以行政级别来划分,有“副部级大学”、“正厅级大学”、“处级大学”。与此相关,高校里也随处可见处、委、办、科等部门,其主管人员也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在行政化的语境里,在“官本位”的意识下,高校有“家长制”作风,似乎不难理解。
高校搞“家长制”、“一言堂”,其最大的危害,一方面是滋生不公,如有高校教师表示,“在现行体制下,教师不仅在数量上占少数,在学校里的地位、声望也不占主导地位。特别是那些没有一官半职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课题申请、著作出版、评优评奖等方面不占优势”;另一方面是滋生腐败,以江西省为例,2008年以来,江西共查办高校违纪违法案件71起,涉及省内20所公办本科院校和2所高等专科学校,共查处人数103人,而各地亦频频见到高校领导贪腐的新闻,这些都是有力的佐证。
当“家长制”有如此弊端,对其进行纠偏,显然是题中之义。如今教育部公布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是想改变高校“家长制”作风。其中亦不乏亮点,如要求直属高校年满60岁的领导班子成员要及时退出领导岗位,如党委书记和校长一般不担任校学术委员会主要职务等,这些做法,都很有针对性;也无法否认,这些做法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一言堂”、“家长制”的作风。
但是,只要高校行政化还存在着,“一言堂”、“家长制”等作风便无法根除。有分析表示,“高校长期封闭运行,以致腐败高发,权力面临失控危险。”诚如斯言,高校一面有行政化,另一面又封闭运行,导致监管制约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内部监督、社会监督、上级监督都存在缺位的情况,这给职务犯罪留下了可乘之机。这意味着,高校领导职务犯罪,与其在任时间长短,有无担任学术委员会职务关系不是特别大,而与行政化、监管机制缺失有关。
因此,要让高校去除“家长制”、“一言堂”等作风,关键是要去行政化,让学术的归学术、教育的归教育、行政的归行政。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竹立家教授曾表示,“学校、科研机构的行政级别,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这些单位会打破一把手、一言堂的管理方式,转而采取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效率也会相应提高。”毕竟,有危机才有动力,去除了行政化的管理模式,民主化的管理模式才会树立起来,“家长制”、“一言堂”等作风才能彻底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