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拆掉机关围墙”更要拆掉官本位

(2014-01-06 00:34:26)
标签:

杂谈

“拆掉机关围墙”更要拆掉官本位

    /龙敏飞

2013125早晨,在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委、县政府综合办公楼,记者看到一个背着背篓的男人和一个戴着花头巾的妇女,走进办公楼一楼,直接进了电梯,没人盘问或让他们出示证件。在绥江县,全县所有党政机关都没有围墙,人们到机关办事不会被询问,也不需要登记就可以走进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任何一名干部的办公室。(15《中国青年报》)

机关单位拆掉围墙,允许人人进入,且不用登记,这是难能可贵的进步。毕竟,之前一些机关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早已不是个案,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如今,机关单位在社会的推动下,在舆论的关注下,主动解决了“门难进”的难题,自然令人欣慰。可以说,拆掉机关单位的围墙,让拉近官民距离成为一种可能。和睦的官民关系,是良性社会之所需。在这样的背景下审视,可知“拆掉机关围墙”,其实很有标杆意义。

不过,拆掉机关围墙,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也不意味着拉近官民关系便可“点到为止”,毕竟,这只是解决了“门难进”的问题,而“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并没有深入地去解决。正如云南省绥江县委书记杨淞所言,“拆掉机关的围墙容易,拆掉干群间这堵‘心墙’却困难重重。”的确,围墙已拆,心墙难破。如果仅仅是拆掉了有形之墙,虽然是进步,却并不值得惊喜,因为公众最大的希望,还是拆掉无形之墙,让“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也得到解决,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方便公众。

众所皆知,这些年“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成为落寞的公众表情,面对这样的机关单位,他们往往也无能为力。之所以有这样的现实,与传统的“官本位”意识不无关系。很长一段时间内,地方官员都被称为“父母官”,有“父母”在前修饰,可知地方官员的地位。显然,这种意识早已落伍,我们如今提倡的意识是“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从“父母官”到“公仆”的转变,不只是词汇的变化,更有观念的变化。遗憾的是,由于根深蒂固的“父母官”意识,导致一些官员仍是“官本位”,仍有“闲杂人员不得入内”的意识,在这样的现实下,推动官员观念的转变,无疑更为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说,于机关单位而言,既要拆掉有形之墙——围墙,更要拆掉无形之墙——官本位。毕竟,官本位早已成为现实社会不能承受之重。一个可以想象的逻辑是——以官为本,必然以民为末,以民众和公共利益为末,必然会损害民众与全社会的利益。更何况,亚圣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表示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里的“君”,在现代的语境下,完全可以延伸为所有的官员。于此审视可知,“拆掉机关围墙”更要拆掉官本位,不然,拆掉机关围墙便徒具观赏价值,更似一种表演给民众看的作秀。

绥江县委书记杨淞还表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群众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政策是利益关系的调节器、干群关系的晴雨表,要尽最大努力打消群众疑虑、维护群众利益。”这话的言外之意是,要拆掉“官本位”的意识,需要是不是空话,而是民众看得见的行动。唯有如此,才能算是充分尊重民意,也才能抵达“拆掉机关围墙”的制度善意,不然,即便拆掉了围墙,也拆不掉官民之间的心墙,那又有何意义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