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谈“用药原则”,必先解决医德问题

(2013-12-11 23:58:39)
标签:

杂谈

要谈“用药原则”,必先解决医德问题

     /龙敏飞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10日说,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这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之一。此外还包括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等。(1211日新华社)

卫计委提出的“合理用药十大原则”,是一次医疗常识普及,出发点甚好。而在公众医疗常识匮乏的境况下,这样的常识普及,显然是“及时雨”。对于这样的“合理用药原则”,说给公众听,自然能提高公众的医疗素养,但这还远远不够。为何?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公众对用药的选择,并不取决于自己,而是取决于医生。从很客观的角度来说,当前不少医生的治病原则,似乎并不符合卫计委这“用药原则”,那这“用药原则”不仅要说给公众听,更要说给医生听。

正如调查数据显示的那般,公众的医疗素养的确不够高——中国科协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86.7%的被调查者曾有自我药疗经历;在服药过程中,69.7%的人曾随意增减疗程或自行更换药物;在孩子生病后,近30%的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减量的成人药品或抗生素,有时还是多品种联合用药。这样的现实,足以诠释很多问题,但无法说明原因。必须发问的是,为何公众会不遵医嘱呢?说到底,是公众用行动投给医生的不信任票。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自然也就没有无缘无故的“不信任”。公众不相信医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为重要的一点则是,不少医生缺乏必要的医德。譬如,有人腿部受伤B超都做到手上了,类似这样医生不负责任的事情,其实并不少见;再譬如,过度医疗的问题,在“以药养医”的境况下,一些医生往往会给患者开一大堆药;再如输液依赖、机器看病的问题,很多去过医院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你和医生聊不上几句,大多情况下是排队和面对各种医疗器械。当医生看病没有了人情味,甚至一些医生都医德沦丧,公众如何对这个群体投出“信任票”呢?

这样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现实中各种大师骗子横行,就足以佐证一切。正因为现实中看病难、看病贵,去医院遭遇冷落、服务态度差等现实问题,才给了李天一、张悟本这些大师们生存的空间。此外,一些权威健康专家的说法也往往自相矛盾,今天说多喝水好,明天说不是口渴最好不要喝水;今天说蔬菜水果要多吃,明天说蔬菜水果要适量等等。当来自专家的说法本身便存在矛盾的地方,对于本来并不具备医疗常识的大多数公众来说,便会对医疗常识的理解更加凌乱。最后,只好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形成一整套专属于自己的医疗常识,至于这科学不科学,那只能看运气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要谈合理用药原则,必先解决医德问题,。毕竟,如果医生都不过度医疗、依赖输液、依赖器械,有医德了,即便没有卫计委“合理用药十大原则”的常识普及,公众也会在与医生的接触中获得这些医疗常识。当医生的医德树立起来了,谈合理用药原则便成了一个伪命题。自然,有些医生的医德沦丧,也与这背后“以药养医”的制度设置有关,那推进医疗改革,便应继续向深水区迈进,要敢于啃利益方的硬骨头,唯有如此,才是公众之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