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别让“封口费”屏蔽了正义的表达
河南林州当地数位知情者表示,女婴家长案发以来未就此案表达公开意见,是因案发后,郭增喜曾通过林州市公安局一位领导做中间人,与李青峰达成赔偿协议,由郭增喜赔偿李青峰几十万,李青峰不再追责。(8月19日《新京报》)
河南林州摔女婴事件,随着舆论的持续关注不断发酵,各种质疑也纷沓至来,如为何当地隐瞒了一个月之久?为何当事民警一开始仅仅被关禁闭15天?当地的瞒与骗,正让此事成为“舆论热点”事件,当地也有“骑虎难下”的态势。恰在此时,“封口费”传闻袭来,不少知情者纷纷表示,此事之所以被隐瞒了,在于当事民警让当地领导做中间人,给了家属几十万的封口费,关键时刻这样的“一出戏”,无论真假,都能看出这背后的“别有用心”。
在公众的固有认知与伦理下,面对自己的孩子被摔,这是多少金钱都无法弥补的损失,而摔人者还是公职人员,便更加难以饶恕了。为了让其他的孩子免遭无辜的罪恶之手,最优的选择,自然是通过司法手段来解决,让当事人受到法律制裁。但是,“封口费”一出,便人为设置了一个道德洼地,即被摔女婴的父母为了钱居然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几十万的“封口费”便堵住他们的嘴巴了,这必然会形成道德压迫与裹挟之势,其目的,自然是希望舆论关注的焦点转移、舆论的压力转向,其用心不可谓不险恶。
事实上,无论这“封口费”是否为真,都不是当地有关部门推卸责任的挡箭牌。“民警摔女婴事件”发生一个月后才被曝光公开,而当事民警一开始仅被关禁闭,这些问题本身,便是极大的失职渎职行为。此外,如果“封口费”为真,不仅无益于为当地官员卸责,反而是一种火上浇油,毕竟,如果这是真的话,那无论是当事民警还是他的领导人,都失职渎职了,而他们的直属领导,也有监管上的失职;而如果这“封口费”为假,那舆论一直以来的质疑,仍是有力的,也仍是有效的。换言之,无论封口费之事是真是假,都掩盖不了当地相关部门的失职渎职行为。
于公众而言,别让“封口费”转移舆论关注视线,毕竟,只有在公开的氛围下,此事才可能抵达正义的彼岸。之前此事可以被隐瞒一月之久,如今只要舆论的关注目光稍减,当地同样可以用类似的手段让此事成为“烂尾新闻”。就眼下而言,关注的焦点,仍是民警摔女婴以及为何隐瞒一月之久的问题,至于“封口费”,显然不是眼下最迫切的事情。因为,我们关注摔女婴事件,一方面是为了表达我们的愤怒;另一方面,也是在呵护社会正义的表达。
我们朴素地期待着,别让封口费转移了视线、屏蔽了正义。毕竟,只有越少的包庇,才有更多的正义,不然下一次我们再和强势的官员发生“冲突”时,依然无法抵达正义的彼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