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公公开:要“曲高”还要“和众”

(2013-08-09 01:18:02)
标签:

杂谈

三公公开:要“曲高”还要“和众”

    □龙敏飞

继中央部门4月集中公开2013年三公预算情况后,截至87日,已有18个省份公开了本级政府2013年度三公预算。另外还有部分省份公开了部分组成部门的三公预算。记者发现,一些省级政府三公仅公布数字,公开程度落后于中央部门。统计显示,多个省份2013年三公比上年预算或决算有所压缩。(88日《新京报》)

“三公公开”,必然是一种大势所趋,也是公民意识觉醒后的必然要求。不过,“如何公开”却是一项技术活儿,不是所有的“公开”都能令人满意。眼下,2013年已经过去大半了,还有一些省份仍然没有公开三公,这远比“简单公开”更让人难以接受。不过,在国务院的严格规定下,这些省份迫于“自上而下”的压力也好,迫于舆论要求也罢,理应都会进行公开。当公开成为一种常态,“如何公开”最让人满意,应是眼下最须找寻的一条路径。

不过,此次公开中,一些省级政府三公仅公布数字,公开程度不仅远远落后于中央部门,且远没有达到公众的期待值。而根据我国的预算科目,其设计了“类、款、项、目”四个级别的指标。从今年中央部门和地方省份的三公公开情况来看,能达到“项”者已是为数不多的佼佼者了,而多数三公公开,依然停留在“类”“款”的指标。这样的现状,见证了三公公开的不细致,也同时在诉说着,三公公开要让公众更加满意,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因为一旦细致到“目”的程序,即便“买了一卷传真纸,都要记得明明白白。”

三公公开如果不细致入微,便会留下不小的可操作空间。众所皆知,三公经费是我们的一种俗称,但在财政预算中,却没有这个条目,那么一些不合理的三公,很可能分散地隐藏在其他科目中。有统计数据表明,一些基层政府的“其它行政经费支出”这一大箩筐中,有30%40%就是隐性三公消费。这样玩“文字游戏”或“数字游戏”的伎俩,我们见过不少,当三公公开成为一种趋势,对这也必须进行警惕,甚至于,“其它行政经费支出”也应和三公一起公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躲猫猫”的情况。

除此之外,标准的混乱也让三公公开效力渺茫。如前所叙,在财政预算中,并无三公经费一项,此外,不少地方公开的三公,也不是全部的三公,而是财政拨款的三公,非财政拨款的几乎只字不提。2010年财政部的三公公开便是如此,引发质疑后才出来澄清,一澄清便“真相”了,令人感叹“三公经费”背后的水很深、文字游戏玩得很“牛”。如三公公开沦为文字游戏,其严肃性、公平性便会丧失,这同样是需要警惕的。

于三公公开而言,要“曲高”还要“和众”。所谓“曲高”,便是既要做到公开“类、款、项、目”这四个指标,也要避免三公经费转移,更要让三公的标准完全统一,避免各种猫腻的存在。而要三公公开“和众”,一方面,审计工作、监督制度、问责机制等后置的配套措施应立即跟进,另一方面,前置的财政预算透明等工作也应及时到位,以制度护航,才能确保三公公开“和众”。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三公公开的良善初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