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让“跪着维权”成为一种过去式

(2012-06-18 02:27:49)
标签:

杂谈

应让“跪着维权”成为一种过去式

/龙敏飞

614日,深圳南山区上百名家长涌进南山区教育局,要求自己的孩子能有学位上学。更有一名家长还带着孩子跪在该局信访办公室门口1小时。对此,南山区教育局承诺,一定会全部解决学位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617日新华网)

又见“跪着维权”,前脚“农民工跪范仲淹讨薪”之事余音未了,这“母女跪教育局”求学位便后脚跟来。“跪着维权”,似乎成为一道悲情叙事,被弱者广泛使用,但不是“下跪”本身有惊天动地之功,而在于“下跪维权”总能吸引舆论关注,继而以此施压,成为弱势群体维权的一根救命稻草。

可以说,每一次“下跪维权”背后,都有着不公平的诉求表达。如这次,之所以上百名家长来深圳南山区教育局,甚至有一对母女直接跪下,就源于这部分家长质疑“不公”——一者,有相同家庭境况者,别人上了,自己的孩子没上;二者,外界传闻“1.5万元一个学位”,学位成为赤裸裸地牟利工具,更加戕害着公平与正义。这般氛围之下,又加上各种信息不甚明了,公开透明更是一种奢望,家长们只好采取这般极端的维权方式,以让“舆论监督”成为一种可能,让“媒治”成为一种希望所在。

但不管怎样,“跪着”总是掠人眼球的,且是一种奴化的象征。权利本是平等的,也是公平给予的,一个人能够拥有的权利,无需下跪便可获得;一个人权利范畴之外的权利,即便下跪,也无法获得。下跪本身与权利、公平的获得,并非由此及彼的命题。可问题与纠结恰恰在此,即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下跪,往往能成为维权救赎的起点。

这种不合理的境况,何以成为屡试不爽的招式呢?存在不等于合理,下跪维权成为救命稻草的背后,是弱势群体权利的贫瘠。他们似乎除了抛却尊严地下跪,已经没有更多的维权方式。权利贫瘠之下,下跪成了最后的一招武器。但这,显然是不该存在的常态,也是亟需纠正的“恶”。

应让“跪着维权”站起来,变成“站着维权”,这是一种发乎情理的诉求毕竟,一个健康合理的社会秩序,任何的权利赋予,都无需自己用“有黄金的膝盖跪下来”来获得,而应是底气十足地去维护。遗憾的是,弱者之悲也恰恰在此,即便他们可以底气十足,但维权工具的匮乏与无力,总是让他们处处碰壁,最终还得以尊严获取自身公平的待遇与权利。

该如何让“跪着维权”成为一种过去式,该如何让维权者站起来?这是一道现实的难题,却又是必须完成的一种转变。方法早在一次次跪着维权下形成应有的社会共识,即不断加快推进政府的信息透明化,同时不断地完善弱者维权的工具、法律等,而最为核心的因素,仍是让任何无视、侵害他人权利之人得到严厉的惩罚,借此以儆效尤。不然,权利式微的弱者,他们的膝盖也会越来越不够用、越来越不管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