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检测PM2.5是只关空气质量的环境命题

(2012-06-06 02:30:32)
标签:

杂谈

检测PM2.5是只关空气质量的环境命题

/龙敏飞

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每天都呼吸着空气,喝着水,吃着美味的食物。食物品种繁多,可供选择的余地不小;但空气与水,却是污染了还暂未找到替代品的东西,所以,每一次水污染与空气污染的命题袭来,总能引发热议,因为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

近日,PM2.5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源于三则新闻:一是中国广播网发布消息称,环保部通报去年环境状况:空气达标城市达89%;二是《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环境监测站回应PM2.5监测点扎堆学校公园,称经过科学论证,今后将逐步增加;三是中新社发布消息,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希望希望个别驻华使馆停止发PM2.5数据。

空气达标城市接近九成,网友大呼与感觉相距甚远,常见天气灰蒙蒙却能见空气质量合格的检测。对这,有来自权威方面的解说——原因有二,一是标准问题,我们是世卫组织第一阶段标准,与公众感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选取的点尚不够密集,不能全局反应。其实这说白了,就是选举一个有利的地点用一个有利的标准来检测,于是乎与公众感觉完全“脱节”。

这般论断,早已成为一种常识。而对这,官方同样颇有微词,称选取的点扎堆学校公园,是经过科学论证,而在美国,也的确是居民区与公园居多。这般说法,虽否认了“有利的地点”,却并未否决“有利的标准”,换而言之,之所以选举世卫组织第一阶段标准,说白了还是与“美化”不无关系。但美化的只是数据,空气质量本身是任何数据都无法美化的。

无论是之前的PM10还是如今的PM2.5,都是对空气质量的一种检测标准,也仅仅是关乎空气质量的环境命题。现实之下的空气质量是否达标,是否符合人体健康安全标准,不是检测标准来权衡的。标准摆在那里,高或者低,空气质量都是那样,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这意味着,所谓的不同标准,只不过是想给不明真相的人以心安罢了。但这毕竟是纸包不住火的,与感观脱节的标准,注定难以令人信服。

说到这,就不得不说外国一些大使馆的检测数据,这些数据,和我们标准不同,却和我们的感观一致,为何不能有所保留呢?毕竟,空气质量只是一个环境命题,的确不该上升到“点鼠标”的高度(47日《人民日报》称一些人轻点鼠标就能危及国家安全)。更何况,不同的标准之下有不同的数据,这可给公众足够的参考,到底官方公布的数据,仅仅是标准不同的数据,还是有美化嫌疑的数据。而对这,环保部急于上升到“点鼠标”的高度,的确不利于最大限度地确保公众知情权。

对每个人来说,面对空气都是无处可藏的。曾有个煽情的段子,大致意思是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都可“用嘴投票”,但空气和水却是无处可藏的,因而,保证水与空气的安全,显得更为迫切,也更为严峻。那对这样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数据与标准,唯有最大的透明度,才能有最大的知情权,亦才能衍生最好的监督权。

 

环保部通报去年环境状况:空气达标城市达89%

http://news.sina.com.cn/c/2012-06-05/104124538398.shtml

环境监测站回应PM2.5监测点扎堆学校公园

http://news.sina.com.cn/c/2012-06-05/031924535445.shtml

环保部:希望个别驻华使馆停止发PM2.5数据

http://news.sina.com.cn/c/2012-06-05/121824538810.shtml

一些人轻点鼠标就能危及国家安全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409/12/142_202154820.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