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套餐”现身 公众缘何围观?

标签:
杂谈 |
文/龙敏飞
8月18日,在华访问的美国副总统拜登前往北京小吃店品尝炸酱面,用餐消费总共79元。之后,北京不少食客慕名前往拜登用餐小吃店,过了饭点儿仍把小店挤得爆满。一位服务员称,炸酱面卖得最好,几乎是平日里的四倍。(8月20日《北京晨报》)
拜登自己肯定也想不到,在北京吃了顿炸酱面,发到其官方微博上,继而会引发蝴蝶效应,在北京掀起“拜伦套餐热”。这般现实,的确有点超乎想象。但窥探现实之下,又可发现,“拜登套餐”之所以能走红、能引发社会极大的关注,还是有现实社会的土壤的。
一是高物价的痛。“拜登套餐”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拜登等五人共吃了5碗炸酱面、10个包子、拌黄瓜、凉拌山药、凉拌土豆丝以及可乐等。总费用79元。如此价格,可谓廉价的范本,这就有北京网友发帖称,按着这个“量”,北京随便找个小吃店,都得200以上。可以说,正是这家小吃店的价格低廉,刺痛着公众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经,毕竟,我们感受中的物价,却是畸形地高,于是关注“拜登套餐”成为纾解心中之痛的一种方式。
二是对官员本色的期待。一行5人,官高至美国副总统,但这样一群人吃一顿饭,才用了79元。在中国三公经费虽然有所公开,但依然不能达到公众期待时,美国这样的官员,无疑让我们有了类比的冲动。美国官员这般清廉,中国官员呢?正如有网友讽刺的那般,五个高官一顿饭才吃掉79元?我们的官员在后面加两个零,不知道够不够。从这可知,部分网友对“拜登套餐”的关注,其实是对官员本色的期待,即官员虽然有公款消费的优势,切也不能铺张浪费。
正是因为物价不断上涨,工资根本跑不赢;也正是因为官员公款消费的丑闻频出,才使得公众对“拜登套餐”有了更多的关注。这样的围观,其实就是对改变的一种期待,即公众希望通过这样的围观,引起相关部门注意,继而减少当前的通胀压力,遏制官员毫无顾忌的公款消费。有了这样的现实注脚,才有公众对“拜登套餐”的“热情”。
文章发于8月22日《新京报》: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8/22/content_267139.htm?div=-1
8月22日《乐清日报》:http://www.yqrb.cn/html/2011-08/22/content_144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