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乾隆白菜说开去

(2022-12-14 08:06:20)
标签:

杂谈

分类: 饮食文化

   从乾隆白菜说开去

从乾隆白菜说开去

京人皆知,“乾隆白菜”即芝麻酱拌白菜心,不过酸甜口而已,家常菜戴上个皇上冠帽便似乎有了身份。我们说:乾隆白菜这个菜名肯不上世纪90年代还没有,这“招牌”是新挂的,大约2010年我们始见这道菜名。据说出处是老便宜坊或都一处,这两家都是老字号,都一处今属便宜坊餐饮集团,一码事。

一道菜挂上个名人招牌,这是商人们的把戏,当不得真。确是史上有载的,毛氏红烧肉和东坡肘子算得上。给佳肴起名大多以制作法+食材,比如大煮+干丝、过桥+米线之类。西餐也如此,比如法式芥末酱烧鸡、黑椒蜜汁烤薯翅。吃什么和怎么做的一目了然。

开饭馆的大多文化不高,想到拿名人的字号多赚点钱,应该是商业社会发展到繁荣,吃饭已经有了更多不是为了吃饭的目的的时候。好不容易把菜名升级了,而比起珍珠翡翠金玉满堂之类,挂上人名已经是不俗了。

真要掉书袋,“乾隆白菜”于史无载,除了乾隆确为都一处题过字,所有乾隆与这道菜的故事都是后人新撰,但是如果把“猪油炒白菜”叫成“康熙白菜”倒有些根据。康熙三十七年东巡盛京内务府备办菜肴一览表显示,康熙吃过猪油炒白菜。而且看菜单,康熙不仅吃了猪油炒白菜,凡绿叶菜,他都喜欢用猪油炒一炒。老饕们谁不知道,比起如今吃惯了的植物油,猪油炒菜就是香。  

我们总诧异菜品升级为什么不多发掘李渔,至少炒作“笠翁五香面”以及“笠翁八珍面”是个名利双收的事,笠翁自称:“五善膳己,八珍饷客,略分丰俭于其间。”就是说“五香面”是自个儿吃的,“八珍面”是招待朋友的,按今天的食材算了算,光一碗地道“五香面”的成本,没30元下不来。

李渔《闲情偶寄》“饮馔部”《面》一则,详细记录了“五香面”和“八珍面”的做法。

“五香者何?酱也,醋也,椒末也,芝麻屑也,焯笋或煮蕈煮虾之鲜汁也”。

先以椒末、芝麻屑二物拌入面中,后以酱醋及鲜汁三物和为一处,即充拌

面之水,勿再用水,拌宜极匀,擀宜极薄,切宜极细,然后以滚水下之,则精粹之物尽在面中,尽勾咀嚼,不似寻常吃面者,面则直吞下肚,而止咀咂其汤也。

八珍者何?鸡、鱼、虾三物之内,晒使极干,与鲜笋、香覃、芝麻、花椒四物,共成极细之末,和入面中,与鲜汁共为八种。

酱醋亦用,而不列数内者,以家常日用之物,不得名之以珍也。鸡鱼之肉,务取其精,稍带肥腻者弗用,以面性见油即散,擀不成片,切不成丝故也。拌面之汁,加鸡蛋清一二盏更宜。

淮南王刘向、苏轼、李渔是中国文化史中很特别的一类人。他们是跨着界的文化人,也是政治家、文学家、戏剧家,同时还是饮撰文化的操作者、创造者和集大成者。关键是他们还著书立说,把吃饭做菜的事上升到理论。

在《闲情偶寄》“饮馔部”《面》一则中,李渔对自己虽是南方人,却喜欢吃面进行了记述——

“南人饭米,北人饭面,常也。《本草》云:‘米能养脾,麦能补心。’各有所裨于人也。予南人而北相,性之刚直似之,食之强横亦似之。”,一日三餐,二米一面,是酌南北之中,而善处心脾之道也。”李渔自解融合南北之道的吃面法——“但其食面之法,小异于北,而大异于南。北人食面多做饼,予喜条分而缕晰之,南人之所谓‘切面’是也。南人食切面,其油盐酱醋等作料,皆下于面汤之中,汤有味而面无味,是人之所重者不在面而在汤,与未尝食面等也。予则不然,以调和诸物,尽归于面,面具五味而汤独清,如此方是食面,非饮汤也。”

说回“乾隆白菜”。

“起居注”还没来得及翻,《清代饮食史》里面肯定没说过这菜名。最大的可能是都一处在当代的自创,时间在2000年之后,当然也不能说“乾隆白菜”与乾隆没关系——他老人家每天的菜谱里一定找得着白菜,不过当年用皇上的年号做菜名是大不敬之罪。其实今日冠名人字号以馔饮,典籍中多有故事,不必杜撰,则之可也。文化博大精深,好多像“康熙白菜”“笠翁拌面”这样的东西都在书里藏着呢。

再进一步说,从“起居注”和“饮食录”里看,康熙和乾隆初年,皇上的饮食尚属节制,真正的穷奢极欲是从慈禧时开始的,许多名菜名点的出现也与慈禧有关。历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馔饮的经济史、社会史好像还没人写过,从“起居注”里面发现些可开发的皇家菜品倒是值得便宜坊这样的老牌企业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白果炒虾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