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马鸡汤

(2018-11-20 20:27:39)
标签:

杂谈

分类: 饮食文化

   白马鸡汤

“白马鸡汤,泸州一乡,鸡乃乌鸡,土生散养。”这是卢汉文《白马鸡汤赋》开篇之语,描述的就是享誉川渝黔滇地区的泸州地标级美食——白马鸡汤。经历岁月的老人们,祖祖辈辈口传,白马鸡汤是清朝“湖广填四川”时期的移民入川插占落业时传下来的美食,在泸州凤仪乡新路场白马巷,已有三百余年历史。

     新路场白马巷的历史

白马不是马,白马是个地名,而且是个小地名,小到一条巷子,叫白马巷。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泸州行政区划在明代八乡的基础上编为十乡,分别是宜民乡、伏龙乡、会文乡、崇义乡、麟现乡、衣锦乡、里仁乡、安贤乡、凤仪乡、崇义乡、忠信乡。其中。凤仪乡又设有立石场、涂场场、太平场、伏龙场、白云场、新路场、五里场、五通场、万定场等。我们今天说的“乡场乡场,下乡赶场”,就是来源于古时的这个“乡”和这个“场”。在有些地方,“赶集”仍被称为“赶场”也是源自于此。

凤仪乡新路场于清雍正初年(公元1723年)报经州衙批准设置,场期二五八。新路场原为川江船运水道的36个码头之一,据《直隶泸州志》记载,此地原名四喜山,明朝中叶刘氏家人垦田于此,大兴土木建设大屋基,以“福禄寿财”四喜为屋基周围山头命名。明末,张献忠屠川,攻陷四喜山,刘氏族人逃难,待战乱平定后返回。“湖广填四川”时,大批移民落户于新路码头一带,随着聚居人群的增多,官府选址修场立市,刘家是大户,出资修了上半场,李家是乡绅,出资修了下半场,从此,凤仪乡有了一个新的出路口,逐得名新路,也习惯称新路口。新路场有四条巷道,分别是上场巷、下场巷、油房巷、白马巷。逢场二五八,四乡八村的人们都来赶集做买卖,百货铺、茶馆、酒肆、饭店、酒家不断兴建,逐渐成为凤仪乡最大的物资贸易集散地,加之又是川江码头所在地,人流聚集,商业兴旺,当时有“装不完的凤仪乡,运不完的新路口”的说法,足见其繁荣。

新路场白马巷的刘民清在此开设了一家鸡汤川菜馆,招牌菜就是白马鸡汤,广受过往商贾食客青睐,其美名也随着川江航运水道传至川渝滇黔各地,享誉四方。白马鸡汤的社会功能随之快速扩大,成为附近清明祭祖仪式、乡村九大碗田席宴等重大乡俗活动、节庆事项筵席上必不可少的菜品。

民国年间,有“乐山第一围腰”之称的嘉阳厨帮掌门人陈五姐慕名来到新路场,向白马鸡汤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刘宗清交流学习。回到乐山后,陈五姐在校场坝码头开了一家名为“泸阳天一味”的川菜馆,推出其对白马鸡汤创新后的“猪手乌鸡汤”,一时间门庭若市,十里闻香,食客如流,好评如潮,白马鸡汤的第一道衍生创新菜就此诞生。消息传回新路场,刘宗清十分兴奋,看到了白马鸡汤潜在的巨大市场和品牌价值,从此一心钻研、专营白马鸡汤。

同乡的潘德耀16岁就拜在刘宗清门下,学习白马鸡汤的制作技艺,经过十年跟师,终于得到真传,成为第五代传承人。潘德耀一方面继承了刘氏白马鸡汤的古法工艺,一方面对白马鸡汤的制作技艺进行再发展、再创新,开创了“潘师傅白马鸡汤”。2015年9月10日,“潘师傅白马鸡汤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泸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

    大口吃肉,大碗喝汤

白马鸡汤的主料选用农家粮食喂养,在屋前屋后的竹林、树林里散放的成年乌骨鸡,俗称“林下鸡”,配以各种菌类和蔬菜食材,用山泉水炖制而成。高山悬崖浸出的山泉水清澈甘甜,富含矿物质,用来炖鸡,不仅醇香浓郁,且富含营养。制作时要将鸡肉斩成大块,将鸡头、鸡颈、鸡翅、鸡腿、鸡胸脯、鸡脚、鸡脊等部位切成一两左右的段,用鸡油炒香,再掺入山泉水,放入辅料、香料炖制,成品鸡肉鲜嫩,入味香浓。白马鸡汤从来都是以大气著称,有大口吃肉、大碗喝汤的豪爽,吃起来很过瘾。

白马鸡汤采用汤锅的食用方式,以砂锅为盛器,佐以蘸料,生以炉火,讲究“吃得滚,喝得烫”,火炙旺而汤沸,料翻涌而香飘。啖鸡肉,喝鸡汤,再配以小菜烫食,一桌宾客围炉畅叙,摆不完的龙门阵,吃不厌的白马鸡,此情此景,有美食,有真情,实在足以快慰人生。

     白马鸡汤的制作

主料:散养乌骨公鸡1只

配料:鸡枞菌200克,香菇100克,平菇100克,鲜笋200克,白果20克。

辅料:山泉水12000克,鸡油50克,姜片30克,花椒5克,大葱20克。

调料:盐10克,葱花、香菜末各20克,鲜辣椒20克,酱油5克,醋5克,香油10克,

味型:咸鲜味。

制法:

1.将乌骨鸡宰杀治净,取鸡油,将鸡斩成约50克的大块,冲净血污备用。

    2.将鸡枞菌、香菇、平菇、鲜笋治净,改刀,将白果去核,用清水泡发。

    3.将锅烧热,入鸡油熬化,捞去油渣,放入鸡肉爆炒至无水气、出香味,加山泉水,放入姜片、花椒、白果,烧开后入鸡枞菌、香菇、平菇、鲜笋,转小火煨1小时至鸡肉软熟,加盐调味。

   4.将鸡肉连汤一同倒入砂锅内,放在小炉灶上,配以蘸料,边加热边食用,之后可将各种蔬菜涮食,喝汤时加葱花、香菜末即可。

   5.蘸料的制法:将鲜辣椒切碎,加酱油、醋、香油调匀,或单独使用醋蘸汁。

   6.鸡杂等可以炒作泡椒味鸡杂,鸡肾等可做配菜,烫食即可。

     特点:鸡汤清澈鲜美,鸡肉香软,味道醇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豆瓣鲤鱼
后一篇:豆面丸子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