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一元 东来顺 福祥益--- 金秋十月到北京逛大栅栏之(6)

(2013-01-12 19:08:54)
标签:

辅料

金秋十月

同级

连一些

第三

分类: 国内旅游


   福祥益 

张一元 <wbr>东来顺 <wbr>福祥益--- <wbr>金秋十月到北京逛大栅栏之(6)


               张一元 <wbr>东来顺 <wbr>福祥益--- <wbr>金秋十月到北京逛大栅栏之(6)



张一元

张一元 <wbr>东来顺 <wbr>福祥益--- <wbr>金秋十月到北京逛大栅栏之(6)


   著名茶庄品牌,奉行“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创始人张昌翼,安徽省歙县定潭村人。1900年在花市开办了第一家店,取名“张玉元”,“玉”在古汉语里也有茶的意思,“元”在汉语里是第一的意思。1906年在前门大栅栏观音寺开设了第二家店,取名“张一元”,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1908年在前门大栅栏街开设了第三家店,同样取名“张一元”,为区别前一个店,该店亦称“张一元文记”茶庄。
    
      张一元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中国茶叶第一品牌”,张一元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张一元茉莉花茶窨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张一元经营理念为:诚信为本,追求品质,弘扬国饮,服务社会,厚德兴茶,健康大众,铸造中国茶叶第一品牌!

张一元 <wbr>东来顺 <wbr>福祥益--- <wbr>金秋十月到北京逛大栅栏之(6)

    位于前门大栅栏内的张一元茶庄由安徽歙县定潭村人张文卿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所建。寓意开市大吉,不断创新发展。 张文卿是安徽省歙县定潭村人,年青来京在崇文门外瓷器口荣泰茶庄学徒。后在花市摆茶叶摊,买卖很好,在创办大栅栏张一元茶庄后,张文卿亲自到福 

     张一元茶庄(4张)建开办茶场。 在福州郊外半山坡上,盖了几十间房子,雇佣当地雇工按时收购新摘的茶叶,并买花自己熏制。依京城及北方人的口味,就地进行窨制、拼配,形成具有特色的小叶花茶,并以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在京城百姓中得以认可,广为流传。
  张文卿自己办茶场,不仅可以熏制特味的茶叶,而且要比在北京从茶叶批发商手中买货价码便宜得多。所以,同等级的茶叶,张一元茶庄比别的字号茶庄卖得便宜。张一元茶庄还经常派人到一些茶店了解售价,掌握商品行情,并且买回别人销售的茶叶,与自家同级茶叶比较,以便使自家的茶叶质量优于同行。他依京城及北方人的口味,就地进行窨制、拼配,形成具有特色的小叶花茶,并以汤清、味浓、入口芳香、回味无穷。张一元茶庄货色齐全、质优而价廉,招待顾客有礼貌,态度和气,经营灵活。张一元茶庄店堂中不仅设有品茶桌,而且可以看茶叶小样,使顾客先看货后买茶叶。
  该茶庄设有电话和函购业务。凡买2.5公斤以上茶叶者,都送货上门。在当时北京的商店,张一元茶庄是第一个用高音喇叭播放歌曲、戏剧等来招徕顾客的。据说,当时张一元茶庄播放彭素海用西河大鼓演唱的“三下南唐”,每次播放时,门前总是围着一群人。

  1947年茶庄失火使张一元茶庄一蹶不振。1952年,观音寺张一元茶庄和大栅栏的张一元文记茶庄合并。张一元发扬老字号的优良经营传统,在确保茶叶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改造、调整、增加茶叶品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1990年在北京召开第十一届亚运会期间,亚奥理事会官员和各国运动员慕名来买茶叶的络绎不绝。解放后,张一元发扬老字号的优良经营传统,在确保茶叶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改造、调整、增加茶叶品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1992年,以张一元茶庄为主成立了北京市张一元茶叶公司。公司成立后,在弘扬张一元老字号传统的同时,适应市场,多方努力,使张一元一些失传断档的传统风格的品种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
  现在的张一元既有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名茶,又有深受京城及北方人喜欢的各种档次的花茶、紧压茶、红茶、保健茶等;同时还相继推出张一元包装系列礼品茶。其茶叶品种多达二百余种,集全国名优特茶于一店,以满足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张一元的传统服务,电话订货、特需登记、送货上门、代客邮寄等得到了继承和进一步的发展。张一元茶叶公司现已在河北的承德、燕郊,山西的阳泉,以及北京的密云、通州、丰台等地开设了多家分号,使张一元这个北京老字号的传统得到发扬,使企业的规模不断地发展。
  作为茶叶行业的百年老字号企业,固然因其久远的文化传承而颇具魅力,但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要想生存,必然要去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把握市场行情。张一元茶叶公司成立之后,不断创新经营,不仅把握市场的现在,更重要的是能够逐渐掌握消费结构的发展方向,引导市场的未来。
  1998年,当市场上花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时候,“张一元”举办了北京城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绿茶节(春茶节),一举打破了京城花茶一统天下的旧有格局;2004年,“张一元”挖掘传统制作工艺,将消失30多年的柚子花茶推上市场;2005年,张一元顺应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推出“张一元建店105周年普洱纪念饼”,又开辟出京城普洱消费的新局面。这几年来,张一元还推出了多种被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的绿茶和有机茶,因其营养成分高、无污染、茶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今年,党中央、国务院首次把清明节纳入法定节假日,张一元为了更好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举办了张一元2008首届清明民俗节,开展了一系列的以清明节为主题的相关活动,使市民更好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今年是张一元春茶节创办以来的第10届,将推出“中国茶-志愿芯”等活动,继续更好的传播中国茶文化,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文化。



东来顺

         张一元 <wbr>东来顺 <wbr>福祥益--- <wbr>金秋十月到北京逛大栅栏之(6)

        东来顺的创始人叫丁德山,字子清,河北沧州人,早年是往城里送黄土的苦力。解放前,城里没煤气、暖气设施,冬季取暖烧饭全靠煤球做原料。而摇煤球离不开粘合剂--黄土。德山就是专干给各煤场送黄土的营生。每日里从城外拉黄土往城里送,经常路过老东安市场。
  东安市场的前身是皇宫的马场。满清时,皇上上朝,文武百官都要由午门进殿,可又不能骑马、坐轿进宫。到了东华门那儿有块下马石,上写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老东安市场的前身就是武官下马后存马的地方,后来逐渐形成了建议的交易市场,人来马往,热闹非凡。
  丁德山看准了这儿的风水宝地,把干苦力攒下的积蓄,全部投入到了东安市场北门,搭了一个棚子。挂上“东来顺粥摊”的牌子,摆起了一个专卖玉米面贴饼子、小米粥的小摊,专门招待车夫、马夫为主的百姓,生意还挺红火。于是扩大规模,又特请了一个抻面师傅招揽顾客。
  东安市场这个马场当时是由一个叫魏延的太监主管,他挺爱吃粥摊的抻面,经常光顾丁德山的粥摊。丁德山也特别有眼力见儿,每次魏延来,他都非常周到的招待、奉承,博得了老太监的欢心。魏延瞧丁德山人挺机灵,又会来事,一来二去,就认了干儿子。1912年,东安市场失火,粥棚也被焚。魏太监出面张罗,并拿出了若干银两,帮助丁德山重建了三间瓦房,起了字号为“东来顺羊肉馆”。开始,只是做一些羊汤、羊杂碎等,后来又把“涮羊肉”引进了店堂。
  据说,涮羊肉这一风味,是忽必烈手下的厨师在行军作战的紧急情况下,为了急救,急中生智创出来的。当时在打仗途中,恰逢冬季,天气寒冷,又断了军粮,就烧好了一锅开水,将冻羊肉切成片下到锅里一涮,捞上来拌上佐料吃。虽说不上有多鲜美,但必竞解决了一时的进食问题。后得到了忽必烈的赏识,并在全军推广。当然,当时的做法比较原始,刀工不讲究,佐料也不齐全。经过几代厨师的潜心钻研,有了逐步的提高,逐渐形成了特殊风味。
  丁德山把涮羊肉这一风味引进店铺,又经过了细心琢磨,涮羊肉肉嫩、味美,主要仗着选料精、加工细、佐料全。于是他用重金从前门外正阳楼饭庄挖来一位刀工精湛的名厨,帮工传艺。这位切涮羊肉的高手对羊的产地、用肉的部位、切肉的手法做了规范性的整治。切出的羊肉片,铺在青花瓷盘里,透过肉能隐约看到盘上的花纹,形成了看东来顺师傅切肉是一景,吃东来顺涮肉是一种享受。东来顺由此而享名京城。“东来顺羊肉馆”不仅成了寻常百姓常去的场所,就连一些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也经常出入,前来品尝涮羊肉的特色风味。这样,使“东来顺羊肉馆”规模又得以有机会进一步发展,名声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后更名为东来顺饭庄。
  这时的丁德山并没有因有了名气而摆起架子,除了涮羊肉外,继续经营着粥摊的生意。他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可使车夫、马夫、苦力人常来。他们都是活广告,把他们招待好了,他们到处跑,到处做宣传,并主动把主顾送到东来顺;二是东来顺饭庄的下脚料就有了去处,都能再卖一次钱,降低了成本;三是作为发迹的起点,可以激励后人别忘了创业的艰辛。
  近百年来,东来顺人在秉承传统的同时,博采众长,精益求精,创造了独特的色、香、味、形、器的和谐统一,形成了风味涮肉的八大特色:选料精,刀工美,调料香,火锅旺,底汤鲜,糖蒜脆,配料细,辅料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