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九月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日常琐事 |

九月了,白露还未到,秋瓜已经确定不再生产,往年一般要到中秋前后。瓜藤也是稀稀疏疏,不比以前的全覆盖。早上把自动喷灌关掉,这几天先晒土,然后除草松土,等到差不多就要种植叶菜,进入新的阶段。
虽然是沈园柳老不吹绵,瓜藤还是要留着,为萤火虫提供食材。
今年的秋瓜特殊,蔓延不足,果实很少,而且是提前闭关,多年不遇;今年的职场也特殊,风起云涌,进去很多,可能要进去的也有传闻,同样是多年未遇。
这几天的晚上,退休的老同事总是要打电话瞎聊,说东说西,其实是要探听行情。而自己一般不会将未经证实的街谈巷议说出去,道听途说的东西经常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很容易先入为主,误导,所以慎言。关于别人那些不好的消息也不喜欢扩散,人家已经很不幸福了,还说三道四去干啥。
做好自己就行,把日子过得简单点,轻松点。
这些年确实也做得不错。
记得是2013年后,经常会接触到一些资讯,关于18后还不愿意见好就收,继续一往无前然后受伤的事。便跟同事们商议,情况已经转换,不能再按照旧思维,绝不能将规矩不当回事。而且看样子不是一阵风,是要长此以往做下去,所以大家也要从长计议,彻底遵守,顺应大势。
同事们都理解,踏实做事,明白做人,不计得失。在那个年代,那种氛围,能够说到做到并且沉住气静心坚持,是很难想象的。夜郎自大的、无知无畏的很多,身边一片乌烟瘴气,而我们这个小角落能够清者自清,回过头想,真的不容易,要亲身经历才有深刻的体会。
若干年后,看了记录片,关于惠来一位常委出事的过程,有些感触。他身处的环境与当年差不多,浮躁,俗气。一开始他也有操守,可惜到最后还是耐不住寂寞,跟着去凑热闹,到头来变成“贞妇白首失节,一生之清苦俱非”。

该先生是一个镇的书记,有能力、有作为、有口碑,备受期待。不过每次调整都没他的份,未能晋升,连正常的调动也没有。那些升得上去的和小地方换成大场面的都是些不被看好的同僚,很轻易就得到交流,偏偏就没有他。三几年过去,其他地方的同行都做得风生水起,唯有他死水微澜,屡屡被忽略。整个过程自然也免不了一些议论纷纷,有人安慰,有人抱不平,好心人还私底下指点,劝他随波逐流,走别人走的路。

该先生不为所动,继续干他认为该干的事,埋头苦干,从一个中年人干到中年加,外面不知改头换面了多少次,就他例外,原地不动。时光荏苒,从众人心目中的希望之星渐渐变作社会面上的边缘人,几乎成为他那个等次上的反面教材。有人惋惜,有人奚落,有人嘲讽他不识时务,一副好牌宁愿就这样打砸,因为论综合优势他并不缺乏,缺乏的仅仅是行动。
就如“三人成虎”的故事,风言风语多了,做思想工作的同仁多了,他开始动摇。大概是有过一番思想斗争,然后才付诸行动,卖掉旧房子,再向亲朋好友筹集,上门去互动。果然很立竿见影,很快的就调到一个大镇,并被承诺后面还有机会。
不久,有个常委的位,头儿守信用,该先生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几个月后,大厦崩塌,所有人无一例外入笼。该先生成为人民的敌人,还背负了几十万的债,富贵梦竟是这样的短暂,始料未及,命运彻底被切换。
对着镜头,他泪流满面。
时间无法倒流,短短一年半,当初坚守得住,就是柳暗花明了。处处被看好,次次被冷落,是因为有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原因人所共知。如今正本清源,朝无良将,他就是不二人选,想隐居都没办法。
美谈和笑柄只在一念之差。
看了好多人的简历,就他最令人扼腕,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定力。
方向性的问题没有把握好,没有弄清楚自己将要追求的目标究竟是为了名,还是为了利。如果为了名,其实早已经有了,众人皆浊唯他独清。局外人都看得明白,他是堂堂正正的正经人,再去模仿别人的路径反而会让好名声打折扣。如果为了利,那就很难说,有收获,也有风险,而且赚钱也要趁早,干嘛一拖再拖,耽误了有效的时间。
各种菜苗都已在培育,待到秋风乍起天气转凉就来移植。
清晨照管菜园,晚上喝点小酒,接下来的时光大概就是这样碌碌无为了。当然闲时还要买些海鲜,做些卤味,多少还是有些意义,将一部分流动性释放出去,就算是有做贡献。
前一篇:又把周六过成了劳动节
后一篇:这次轮到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