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务实的态度迎接冬天

标签:
杂谈 |
分类: 舌尖记忆 |

近几天的晚餐以海鲜为主,昨天觉得可以改变一下口味,弄点肉肉,于是一路北上。在国道上社路段红绿灯前若有所思,忽然想起已经好久没有光顾老二的薄壳米店。
城内的老二牛肉、几天前一起晚餐的老二老板,还有这国道旁的老二薄壳米,都是老二,不能厚此薄彼,想到了就进去看看。
比起一两个月前的薄壳米,如今好看多了,肉很饱满,色泽也好,他的薄壳来自南澳,粒大、甜美,而最主要的是无使用过氧化钠去催化。味精是必须的,老板说他打薄壳米时有加入味精,但量不多,其他添加剂就完全没有。
肉来自钱东,关头财做的是踏实生意,食材完全放心。说多少就切多少,他不会主动增加,也经常建议顾客够吃就好,不要太多了浪费掉。不打算火锅,告诉他萝卜就不必,他不认同,说该备好的佐料还是必须,煮出来的肉和汤才有平时的效果。
他们是行家,既然这样就客随主便。
上一次吃肉是在所城中学斜对面的时香饭店,中午时顺路经过,便进去火锅。一别好几年,店主阿泳眼神的反应已经放缓了一些,而客情还是不错。曾经是常客,隔三差五去一次,那时的肉比较接地气,每位大概几十银,不比现在。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齐心协力让阿泳毫不费力的供养了四个孩子读书和成长,上有大下有小,日子不容易,但遇到我们这些贵人,也便难也易矣。
我们是看中了时香的肉和汤,还有蘸料,有的朋友却另有所图,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吃肉喝汤之外,还希望跟小姨子搭上几句话,戏谑一下、甚至三几下。
至于那小姨子嘛,说来话长,就不说了。

蚝烙一般要趁温热吃,待到凉了味觉就要差些,如果吃不完隔了夜,那最好和着剩饭一起炒,也是好美味。
蚝还是那些野生的石蚝,香味非常浓郁,番薯粉自产,纯天然。两者结合,加以马马虎虎的手艺,一道再普通不过的农家菜就横空出世。

对于新出的薄壳米真的非常不喜欢,太小太硬,没有甜味,不比秋后的风韵特别好。去年这个时候好像买有十来斤小包装后速冻,慢慢用,今年也可以考虑,解冻后炒葱,是另外一种风味。

爷爷不喝酒,先用餐。
过完这个冬季就是九十九,昨天他主动去打疫苗,工作人员说不用了,构筑防线的任务由青少年和中老年去完成,世纪级的坐享其成就行。
昨天星期三,有大师提前预测必须下雨,这个季节的雨叫做冬雨。买肉途中,刚刚下车,果然稀稀疏疏几点细雨飘了下来。其他地方不知是否也有,自己所处的这个局部地区确实是下雨了。
有雨,就会有故事。
冬雨的故事同样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