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时代起,日本人就在他们的人际关系中形成了一种重视群体的观念。随着一个又一个世纪光阴的流逝,虽然群体的内涵、外延以及它在每个人心中的释义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是它的本质却始终未变,日本人始终在对上、对下、对他所处的群体乃至对整个社会,忠实而责无旁贷的履行着义务。
这种义务今天已变成了形式化的礼节和生活准则,被日本人看来,所谓的善与恶不是从玄妙的天堂或邪恶的地狱里滋生出来的抽象的概念,而是从实实在在的人类社会中形成的具体准则。维护和履行这种义务的就是善,反之就是恶。
过去,日本人把父母之恩、君恩和主恩都视为重担。即使在今天,人们仍然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尽最大努力来符合社会的严格要求。许多日本人似乎担负的义务太多。对家庭、对同事和对整个社会都得尽义务。日本的初等教育被称为义务教育,因为没有其他词如此恰当的表达必修的意思。义务感渗透着整个日本社会,商界自然不会例外。
我看日本商人所承担的义务大致有:(1)对雇员所承担的义务;(2)对顾客所承担的义务;(3)对日本政府所承担的义务;(4)对他们的银行家所承担的义务;(5)对它们的股东所承担的义务。确实,在日本,你会经常感受到这种义务的存在。如果你稍稍留心一下的话。
举例来说,无论你走进日本乡村或城市的任何餐馆、酒吧,还是居酒屋、寿司店,首先接待你的,必然是音色响亮的“いらっしゃいませ(欢迎),这声欢迎表明,那里的老板和服务员均对你负有义务,因为你的光顾是对他们事业的支持。然后,他们会以优质的服务来给予回报,否则,他们就是没有尽到义务。
对顾客如此,对自己的雇员也同样如此。在《三井财阀的历史》一书中,作者引用两个典型的事例,说明了日本商人的义务感,读后使人感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整个经济社会均被由麦克阿瑟率领的美国占领军的行政长官肢解,三井频临破产,许多雇员被迫离开了公司另谋生路,三井这个跨世纪的工业王国似乎走到了尽头。但是,社长决定留在这艘快要沉没的巨轮上,其主要原因就是他有义务要尽。这种特殊的义务感正是使日本社会紧密结合的因素。三井的社长曾说:在公司所有雇员重新获得工作之前,我决心既不去创办一个新公司,甚至也不考虑自己的未来计划。
正当三井企业努力在战后的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时,心力交瘁的社长病倒了,一张巨额支票不得不退换成现金。然而由于现金紧缺,这样一张巨额支票是很难兑现的。社长没有去走访各家银行,因为,他想起三菱银行的一名专务对他负有个人义务,于是给他写了封信。
不出所料,这位专务满口答应,并立刻给票据贴现。虽然三井和三菱是竞争对手,但是,永远严格信守彼此之间的义务,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它并不因竞争而受到损害。这种义务感保证了日本社会的稳定,并使战后破产的经济迅速恢复。
确实,义务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虽然尽义务是一项可怕的负担,但却受到日本整个社会的尊重。日本社会正是靠它保持团结的。
不可否认,日本社会赖以立足的责任和义务这个基础,正在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这种破坏来自人们对金钱、权力和舒适的追求,来自人们本能的自私心理。
但是不可否认,从总的方面来说,日本民族仍然是一个相当重视责任和义务的民族,日本商人同样没有例外。
正如软银金融大学的孔健教授所说的:日本商人中义务感压倒生意感的情况时常发生,不足为奇。这种状况常使外国商人感到垂头丧气,心灰意懒。同日本人做生意的外国人必须理解这一点,否则他就很难(如果说不是不可能的话)调整自己的看法以达成切实可行的协议。三井的社长在三菱银行兑现了他的票据,但是欠债和还债的关系并没有就此结束,至今也没有结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