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新新人类”现象。“新新人类”是当今日本社会十分流行的词汇,用来称呼日本“遗
传因子发生了变化”的年轻一代。
随着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尤其是经济起飞时期出生的日本年轻的一代,已
由不满现状的进取型转变为安于现状、失去奋斗目标的保守型。
日本年轻人贪图安逸的生活,热衷于旅游、消费和享受,强调个性,追求时髦,甚至喜欢标新立异。
在当今日本,老一辈人拼
命工作的精神在年轻一代的心里已十分淡薄了。年轻人也不再像老一辈那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埋头苦干,毫无怨言。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划出了一条明确的界线,只要下班的铃声一响,他们立刻就放下手里的工作。再像要求老一辈日本人那样要求年轻人加班加点已经很难办到了。
对此,老一辈的日本人深表忧虑和感慨,认为现在的年轻人缺乏主动工作的精神,已成为 “等待吩咐的一代”,长久下去,日本的希望就会很渺茫。
“新人类”的出现及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反映了日本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变化。
所谓的“新人类”普遍不思进取、满足现状。1973年,日本广播协会舆论调查所对20到24
岁年龄段的青少年作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日本青少年中有74%的人对现状感到满足。而
到了1983年,这一数字上升到81%。
而今,“新新人类”的日本青少年的以对社会有所贡献为人生追求目标的人数比70年代以前已明显下降,而安于现状、追求金钱和个人安逸生活的人数却在迅速增加。他们的理想是能按自己的喜好生活,个人之外的一切可以漠不关心。这实际上是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
对当代日本青少年来说,快乐不是意味着自己事业有成,或是对他人和社
会有所贡献,而是得到了自己渴望得到的东西的满足。宅男、草食男、兔女及援交的高中生在物质生活方面,他们很少有节俭的
“传统”,而是完全从个人的欲望出发,见到什么好玩的就玩,见到喜欢的东西就买,什么 时髦就追什么。
“新新人类”对学习不感兴趣,他们很少认真
看书,即使读书也大都是看一些轻松、娱乐和享受方面的书籍,而很少对介绍各种科学的书籍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大部分放在时装、旅游和成人玩具(如各种电子宠物、恋爱手机)方
面。
更有一些年轻人,精神颓废,追求刺激和怪诞,他们勾画脸谱,纹身刺青,穿奇装异服,留怪异发型,在刺激性乐曲中扭摆狂舞,甚至暴走街头。更有甚者,连一向保守的贞操观
也在日本青少年中日益淡化。据统计,1983年,有83%的女青年不再把贞操观当一回事,认为只要喜欢就可以发生性关系,现今男青年中赞成性自由的高达95%。
“新新人类”的出现,至少可归之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西风东渐”,美国的价值观念
和生活方式对日本的影响。战后日本被美军占领,并且被迫实施美国式的教育,结果是“自由”、“平等”、“尊重个性”、“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享受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日益渗透
到日本青少年的头脑当中,而强调勤奋敬业、集体主义和为社会作贡献的传统价值观念逐渐对年轻人失去吸引力。二是饱暖所致,社会物质条件的改善和家长的宠爱。在经济起飞后成
长的年轻一代没有经历过艰苦创业的磨练,一生下来就处在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中,而且父母为子女安排好了一切,不需要他们自己去操劳和奋斗。在这样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中长大的
年轻一代自然难以像老一辈那样拼命工作,克勤克俭,而更多的是满足现状,推崇自我,追求享受。
“新新人类”的出现是否预示着日本人的价值观念已发生全面变化,目前尚难下结论。而且
,“新人类”也不代表日本年轻人的全部。日本青少年中也不乏勤恳工作,积极进取,关心他人和社会的群体。但从整体上看,在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方面,年轻一代与老一辈之间
的落差是明显的。
日本社会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存在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与后果,他们正在采取措施,争取在青少年中树立和强化勤劳、敬业精神与集体主义思想。比如,许多
学校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有的还开展野外生存活动。
总而言之,能否在现代文明日益发展、生活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的背景下,继续保持本民族勤劳和敬业的传统
与美德,并以此来教育和激励年轻一代,这是摆在今日日本人面前的一个严肃的现实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