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企业教育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2010-10-24 09:59:19)
标签:

日本企业

职业教育

教育和训练

第二次世界大战

钢铁制造基础

教育

分类: 商务活动

    今天,教育在日本社会和济发展中起到极其知的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的恢复中尤其如此。所以,日本儒商SBI软硬金融的总裁北尾先生指出:“如果日本教育有什么秘密武器的话,就是企业内再教育这个法宝”。

    现实说明:今天的日本,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不大依靠学校的培养,而是期待公司内的训练”。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基础, 企业内职业教育弥补了学校教育的缺陷,在知识老化速度加快的今天|已成为日本培养企业人才的重要途径。

    企业经济活动离不开人、财、物这三个要素,而在这三个要素中人是主要的,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在SBI大学院上课时,经常听到北尾先生说:“组织就是由人组成的,建立多么好的组织,没有优秀的人才是不行的,培养人是企业最重要的任务”。

    日本企业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认为这是提高企业生存能力的需要,是谋求企业发展的需要,是比设备投资更为重要的一种投资。因此,各企业都努力培养自己的人才,不遗余力地实施职业教育。例如:SBI公司建立了培养经营者的大学院、丰田公司的“丰田工业大学”、松下电气公司的“松下电气工学院”和“松下电气商学院”、日立公司的“日立工业专科学院”、东京电力公司的“东电学园大学部”、三井不动产公司的“不动产大学”等,都是企业私立的教育机构,每年培训大批职工。

    日本中小企业财力、物列限,一般采取企校、企企联合办学的方式,以保证职业教育的实施。

    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起始于19世纪70年代,经过长期的实践航索,积累了大量的符合日本实际的成熟经验。日本政府制定了企业训练标准,确立了技术鉴定制度,把职业教育作为国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进而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使职业教育成为国家整体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

    据日本劳动省2006年对企业再教育进行调查发现:94%的企业都在施行企业内职业教育。所以说,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在界上是一流的,较其它发达国家要发达得多。以说,在日本经济发招企业内职业教育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一,职业技术教育是企业成功发展的保证

    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的内容丰富,种类各异,但职业技术教育乃是各个企业的中心教育内容。职业技术教育的对象分为三个部类,即普通职工教育、技术人员教育和管理人员教育。

    对此我以军队作比喻,称之为“一个是训练将军和高级军官,一个是训练低级军官,再一个是训练普通士兵”

    1.普通职工教育 在日本,新职工进入公司后,一般都噎过半年左右的教育和训练,专业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要经过九个月到一年的教育培训。其目的在于使新职工了解本公司各方面的条件,熟悉工作环境,懂得各项规章制度,掌握从业岗位需要的最基本的技术技能,为参加生产作好准备。这种教育培训分为入厂教育、业务教育、专门训练、车间教育和现场实习等几个阶段。

    主要内容为介绍劳动条件、劳动组织、工资形式、福利待遇和规章制度等本公司的基本情况;了解业务知识和生产技术;通过现场实习获实假作和应用的能力等。通过教育和训练合格后,新职工方可到现场工作,并还要固定一名经验丰富的老职工(称为指导员)继续培训一年,帮助他们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2.技术人员教育 日本企业的技术人员都是大学毕业生。一般泅下,大学毕业生到公司后,除接受入厂教育、业务教育外,还需要到生产第一线当工人,有的要到销售店去服务。取得生产和销售的实际知识。在此基础上,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或基层干部指导,从始至终去完成一项技术工作,取得从事技术工作的实际经验。

    同时,指定他们学习本专业的技术基础知识和专门技术知识,并给予指导和讲解。例如,新日铁公司规定大学生入厂后三年内要学完《钢铁制造基础》(共四册),三至八年内要学完《应用工程学》,八至十五年内要精通本专业的技术、扩大边缘学科技术知识、具备相当程度的组织管理能力,进行深层次的专题性研究。每个阶段结合实际工作能力,进行定期考核,合格者以晋级。

    3.管理人员教育 企业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日本企业把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日本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一是必须身体强健,精力充沛,能应付不断扩大的业务负担和变化莫测的经济形势;二是富于理想,有独创精神,能够在竞争时代不掉队;四是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全面调动职工个性和能力的素质;五是通晓企业全部实际业务;六是有广阔的视野和高度的才智,能够体察世界市场的变化,具有开发高、精、尖技术的知识等。为此,就要求管理人员不断学习和提高。

    管理人员教育的基本模式是:第一,挂职进修。例如欲把一个优秀的工长提为作业长之前,有一个预备作业长的进修制度,其中包括学习管理方法、学习作业长基础知识以及现场跟着老作业长实习等。经过这样半年的挂职学习,考试合格后才能正式接任。

    第二,定期调动。各企业对股长以上的管理人员不强调向专门方面发展,而是注重培养全面的管理技能,为此在企业内实行定期调动工作岗位的制度。例如一个当课长的人,今年在这个课,一、二年后就调换到另一个课工作,经过各类岗位的锻炼,不断接触新的领域,迫使他们不断学习,成绩优良者才有可能提升为副部长和部长。

    第三,交流和研究。为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开阔视野,各企业每年都要选派一些人到国外去做专题考察,或是参加社会经济团体组织的企业之间的经验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

    日本企业技术教育实行的是企业内的全员培训,上至最高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级科技人员,下至一般职员、新参加工作者,层次人员都是教育对象。就一个人来说,他从进公司时开始,到退休时为止,要不断地接受各种教育。也就是说,在每个人的终身职业生活中,都在不断地接狮期的教育培训。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培养大量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熟练工人和技术、管理人才。这些人精通技术业务,熟悉管理科学,工作效率高。

    SBI大学野村教授说:“日本一些好的企业是由优秀的工人、优秀的技术人员、优秀的管理人员所组成的优秀的技术集团。因此他们能优秀地完成工作、制造优秀的产品,使这些企业在产业界有竞争能力”。日本正是依靠这批优秀人才,恢复了战后的经济,使自己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