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展延续危机:低出生率

标签:
经济财经低出生率中村日本杂谈 |
在东京最大的住宅区——世田谷区的一个幼儿园里,儿童正在上音乐课。幼儿园在目前日本大都市里虽然不稀奇,但在大部分乡村、离岛等缺乏工作机会的地方,年轻人和儿童的消失导致越来越多幼儿园、学校倒闭。日本政府厚生劳动省说,去年日本的出生率为1.29%,即平均一名日本妇女一辈子生1.29个孩子。换句话说,大部分的日本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厚生劳动大臣对此表示非常无奈。他说:“政府绞尽脑汁鼓励生育,结果还是令人非常失望,这样下去社会的协调与福利都难以承受。”
栗屋信子:政府缺乏有效政策
日本是鼓励生育的国家。从1900年明治时代起,日本的出生率基本随着经济发展的图表变动。除了二战结束前后的政治号召下出现过一次婴儿出生潮、出生率超过2.5%以外,1960年到80年,日本战后第二次婴儿出生潮一般分析也与经济发展有关。例如73年日本经济高增长期时,婴儿出生率超过2%。[JP3]9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萧条,出生率至今不断下降。不过妇女问题作家
栗屋信子认为,日本政府缺乏鼓励生育的有效政策。
她说:“现代日本妇女不是温饱或口号就愿意生儿育女的,她们需要具体鼓励。例如在一些先进国,生4个孩子每月从政府得到的津贴比做一般工作的妇女收入还高,日本与其比差得太远。”栗屋信子说,现在大部分年轻夫妇的家庭收入不足,如果养孩子支出更大,妻子就必须外出工作,但是无论在喂奶、托儿、接送等任何一方面日本都没有完善的环境。所以妇女未必是不想生,或许是不敢生。
中村里绘:养育子女烦恼多
在日本,每个18岁以下的子女可增加年约3500美元的家庭免税额,各地政府向9岁前的儿童发放45美元至90美元不等的津贴。此外,幼儿园到初中有免费教育,夫妇工作的家庭年收入低于约36000美元时,婴儿在托儿所的费用,包括奶粉、纸尿片等几乎免费。但是对有3岁和9个月大两个孩子的中村里绘说,中产家庭有很多养育子女的烦恼。她说,生第一个孩子前后,她原来工作的上司和同事都很照顾她。不过生第二个孩子前,上司就问她作何打算,同事也面露难色。中村里绘说,因为要喂奶和准时下班,同事不同程度地分担了她的工作,令她很内疚。但家庭的亲戚还说她不尽责,丈夫也抵抗不住,她终于被迫辞职。
中村说,靠丈夫的收入,家庭不能储蓄。但现代教育除了学校外,还有学乐器等修养。为了储蓄这些费用,她必须再工作,可是很难再找到像过去那样收入的工作。中村说,在日本职业扬上,妇女生第二个孩子要辞职是不成文的常识和难以回避的现实。如果再选择,她肯定不生第二个孩子,甚至不生孩子。
出生率低加重社会福利负担
据日本政府国土交通省统计,在日本,养育一个孩子到22岁平均需要约12万美元;一个到孩子6岁后再恢复工作的妇女终生收入比一个同龄持续同样工作的妇女少了8成。持续的低出生率使日本政府的税收显露危机,税收不足动摇了社会福利基础,而日本人的长寿现象在医疗技术进步中迅速发展,又突出了社会福利危机的紧迫性。据日本政府统计,到2050年,每两个人就要负担一个65岁以上的人的社会福利。未来如何管理社会福利,增税和减福利的前景,使战后60年的日本社会显得不安。
银发社会吞噬日本财富
日本目前劳动人口总量减少,劳动人口的结构也趋于老化,单位劳动生产率面临下降的危险。储蓄率下降势头迅猛、年轻一代负债率上升,将导致日本的总财富减少,预计今后20年,日本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增长率将为-03%。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将最终导致居民生活水平的下降。老龄化问题看似遥远,却与我们未来如何养老息息相关。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本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探寻老龄化之于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老龄人口比例全球最高
1970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为7%,刚刚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30多年里,由于出生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等原因,日本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
目前,日本已经成为全球老龄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根据2004年9月日本总务省公布的人口推算数字,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95%。到2015年,这一比例将达25%,甚至有可能在2050年超过1/3。
经济增长推动力减弱
根据经济学的增长理论,经济的长期产出受劳动力、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三方面因素影响。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这三个要素的贡献率都为正值,与此同时,日本的实际GDP的增长率远远超过其他OECD国家。可是到了90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进入十年的“停滞期”,GDP增长率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供给的角度来看,随着日本资本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金融活动和资本投资都大大减少,因此资本要素的贡献减少。同时,上世纪90年代日本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步伐减慢,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重获领导地位,因而日本技术要素对增长的推动力显著落后。
其次,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劳动适龄人口的减少。日本的劳动适龄人口在1995年时达到顶峰(8717万人),老龄化人口和劳动人口的比率为20%;预计到2050年,劳动人口将降至5300万人,而老龄化负担比率将上升至70%。
通常,单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会部分抵消劳动人口的影响,但是,日本目前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劳动人口的总量减少,而且劳动人口的结构也趋于老化,单位劳动生产率同样面临下降的危险。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产业的升级换代周期加快,老化的劳动力对新技术的掌握能力和对职业变动的适应能力较差,较难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
日本的劳动生产率目前比美国低30%,而资本生产率低40%。此外,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日本企业提供近乎终身制的就业保障。过高的非经营性支出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也推动了生产成本的上升。同时,由于日本企业盛行年功序列工资制,劳动力的老化也增加了企业的工资支出。
日本财政部推算,在上世纪80年代末市场的物价水平比完全竞争的市场要高60%,致使日本的企业在90年代初出现大量亏损,呆坏账的增加引发了金融系统的危机。
为了增强竞争力,日本企业此后不得不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转移到其他低成本的国家,这又部分导致了日本国内失业人数增加和通货紧缩。
储蓄和消费结构改变
人口结构的改变也影响了社会储蓄和消费的方式。实证结果表明,35~50岁年龄段的人储蓄意愿最高,之后便逐步下降。
日本的高储蓄率曾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随着人口的老化,其储蓄率持续降低,1980年为173%,1990年为139%,2003年仅为75%。虽然目前日本的储蓄率仍比大多数OECD国家高,但下降的势头迅猛。同时,随着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年轻一代的负债率上升。这两方面因素将导致日本的总财富减少。在过去的30年中,日本的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年增长率平均为5%,但我们预计,今后20年其金融资产的增长率将为-03%。这一趋势如果持续下去,将最终导致居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社会老龄化也会影响消费市场的结构转变。以青年消费群为主要对象的教育、电子、娱乐产业将会削弱,而面对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和劳务服务的行业将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