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4(2022年11月21日
多云)【西双版纳傣族园、曼远村】
西双版纳是镶嵌在北纬21度上的一块绿宝石,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气候湿润、阳光充足、终年温暖、植被丰富。同纬度的世界各地,大都是沙漠和荒原,唯有西双版纳是一片绿洲,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之称。
按出发前的行程策划,今天要游走的是位于中缅边境勐海县的打洛镇、勐景来和景真八角亭,但是为了防止国外疫情流入中国,这些边境的村寨、景区都封闭,不对外开放。我们只能临时修改出游计划,游览西双版纳的傣族园。傣族园内大片自然生态村寨能够得以完整地保护下来,则得益于这里村民对本民族文化的无比眷恋与执着,得益于他们深植于血液与灵魂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
傣族园位于西双版纳的橄榄坝、景洪市东南的勐罕镇,南临热情奔放的澜沧江,北依宁静、秀丽的龙得湖。傣族园是由五个傣族自然村寨组成,分别是曼将、曼春满、曼听、曼乍、曼嘎。无论走进哪一个寨子,都会看到典型的佛塔和传统的傣家竹楼,感受到浓郁的傣家文化。


景区电瓶车把我们送到第一个村寨曼春满,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座精美的佛寺,导游介绍说这是西双版纳古老的曼春满佛寺,始建于公元582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曼春满佛寺由门亭、佛殿、戒堂、佛塔、鼓楼等组成,建筑精良,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在这里我们浅浅地认识了南传上座部佛教,这是公元前3世纪,由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而形成了南传佛教,是佛教至今尚存部派中最古老的上座部,故称为“南传上座部佛教”,传承了印度佛教早期形式上的上座部佛教,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村村有佛寺,寺寺有佛缘。曼春满佛寺是西双版纳南传上座部佛寺建筑的经典之作,沉淀了丰富、厚重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是橄榄坝的中心佛地。






走出佛寺来到村寨中,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傣家竹楼,这是传统的傣族民居,造型美观、简朴而又不失雅致,导游介绍说傣族民居属于干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下面堆放杂物、关牲口,上层住人。过去这里是一片森林,常有野兽出没,住在楼上可以防止野兽侵犯,且可以防潮防震。随着人们生活已经小康了,傣家的竹楼无论外形还是材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木制吊脚楼很少见,成为了园林式建筑,下层基本上停放着小车或作为喝茶小聚或放杂物等之用,牛羊基本集中在专门的地方圈养。






傣家幢幢竹楼掩映在青树绿竹之中,旖旎的亚热带宽敞的庭院舒适洁净,院落里种满了各种热带四时果树和奇花异草,花开花落无四季,瓜果飘香溢全年。



傣家人以“男善建筑,女善耕织”而闻名,传统技艺在这里保存的很好,我们在竹楼下层看到傣族妇女正在用纺车、织机来织锦。傣家的织锦历史悠久,是中国名锦之一,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见长的村寨总自带一种沉静的气息,更适合慢慢逛,细细品。


来到曼乍村寨,导游带我们来到澜沧江江边,此时澜沧江水温柔流淌,江的对岸就是缅甸,很难想象湄公河惨案真实发生。曼乍村的导游极力推广湄公河快艇游,见我们没有做船意向,脸就立马拉长,对此态度让我们有些失望扫兴。



来到曼听村寨,曼听佛塔寺坐落在傣族园景区的尾端,该寺始建于公元538年,至今也已有1400多年的丽水。曼听佛塔寺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止观禅修林,寺内的释迦牟尼塑像为橄榄坝之最。







在曼听佛塔寺门口有两棵塔包树,这是一粒榕树种子被风或鸟带进了有裂缝的塔身上,种子生根发芽,于是菩提树与塔相融相依,形成了塔包树奇观,傣族村民一直把它视为神圣之树。

中午围坐在竹子编织的圆台边,品尝傣家菜肴,山珍、野菜等丰富而又味道鲜美纯正,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

西双版纳傣家人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泼水节,傣家人说“泼透一身,幸福一生!”清泉甘露般的圣水可以洗去了人们心中所有的烦劳和杂念,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此时在傣族园的泼水广场,上百人聚拢在水池边,寓意着幸福吉祥以及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尽情地相互挥洒,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到处弥漫着笑声朗朗,热闹非凡,让我们尽情感受到傣家独有的风情氛围。










傣族园让我们充分了解了傣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接触了神秘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观赏了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尽情参与了欢乐的泼水节,不亦乐乎。
意犹未尽的我们又去到离傣族园不远的曼远村寨,也位于景洪市勐罕镇,这是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也是比较典型的傣族村寨。走进村子映入眼帘的都是吊脚楼干栏式的傣族风格建筑和民居,没有过分的商业气息,没有摩肩接踵的人潮,所以显得格外幽静古朴,原始原味,村民们保持着原有傣族生活习俗。





在村寨佛寺前有一口名为“喃博瓦”的古井,水井上方精心修建了佛塔形状的井栏、井窑。传说中掌管水的两条金龙守护井口,四周镶嵌小圆镜,既显庄重华丽,更寓意着希冀水井常满常清。

竜山是傣族的传统圣山,曼远村至今还保留着竜山文化,竜山的一草一木神圣不可侵犯。竜山脚下生长着160多棵野生芒果树,整个村寨都是芒果树,碧绿青翠,树龄都有600-800年。这些经历了时光风雨的芒果树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巨大的树冠高高撑开,如同一把把绿色的“巨伞”。


曼远村至今盛传“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傣族谚语。所以村民们对树木充满着敬仰,整个村寨绿树成荫、古树挺拔,泥土的清新伴随花香。

相传这棵榕树有1364年历史,10个人合围也抱不下,榕树两侧的主枝上,有数十条垂直的气生根,相互交缠,盘于根部,扎入泥土,塑造出一树多干的奇特景致,成为了西双版纳最具特色的“独树成林”的景观。


曼远村古老而神秘的竜山文化、独特而迷人的民族风俗,走在村中总能给人一种宁静惬意的感觉,是一个温暖静谧的傣乡,是让人心灵得以安放的地方。
D5(2022年11月22日
多云)【西双版纳中科院植热带植物园、曼听公园、总佛寺】
早早出发来到了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它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勐仑镇葫芦岛,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
植物园内的电瓶车车把我们带到了水生植物园,莲叶铺满了池塘的大半个水面,水面如镜,大如盘的王莲可以站人。


莲花池边上就是棕榈园,高低错落,这里已收集、保留了来自国内外热带地区棕榈植物460种,成为世界棕榈种类收集最多的园区之一。




这里还聚集着多种热带水生植物。








坐上电瓶车来到第二站奇花异卉园,园内主要以引种、栽培观赏植物为主,如会闻歌起舞草、会变颜色的花朵、按时开花的时钟花、五彩缤纷叶形各异的洒金榕、还有可以散发出难闻气味的巨花马兜铃。园内收集了各类观赏植物300多种,奇花异卉花开不败,争奇斗艳,使人陶醉,流连忘返。



途经榕树园,看到独树成林、看到绞杀缠绕的榕树景观,既视感十足,随手一拍,特别震撼!


走过路过看到的其他植物
植物园内有热气球飞行体验项目,我们没敢乘坐,只是远远拍拍。









最后来到名人园,国际上的政治文化名人都在此亲手种植过植物。第一任园长蔡希陶教授在这里手植下了龙血树。




我们只是行走于中科院热带植物园西区一角花费了3个多小时,走马观花。园区中的植物太多太多,这是汇聚热带植物百科全书的景区,千姿百态的奇花,让我们眼花缭乱,多亏请了一位植物知识丰富的女导游,她带着我们一路慢慢走慢慢感受慢慢讲解,让我们见识了好多植物,尤其对于花盲的我学到了好多植物小知识,大饱眼福。漫步于森林中,深深地吸一口气,就会感到一种负氧离子的清新和舒适,赏心悦目,真是一次热带植物的沉浸式打卡体验,不愧为边陲美丽的“桃源”世界,不虚此行。


回到景洪市区已是下午2点多了,简单午餐后我们又去西双版纳游览最后一个景点曼听公园打卡。这是西双版纳最古老的公园,传承了傣族1300多年历史文化。公园内有山丘和河道,又有民族特色浓郁的人文景观,是个天然的村寨式公园,前身还是傣王御花园,集中体现了“傣王室文化、佛教文化、傣民俗文化”三大特色。

踏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纪念全身铜像,在婆娑的热带椰子树的前面,周恩来总理身着傣装,左手端水钵,右手持橄榄枝参加泼水节。
曼听公园环境清幽,充满着热带风情。传统傣族建筑恢宏大气,亭台楼阁雕栏玉砌,佛塔庙宇金碧辉煌,热带植物郁郁葱葱。整座公园渗透着庄严的傣族王室气息,又带有一抹神秘而浪漫的色彩,并且使人会油然产生回归自然之感,深切感受天然与人工巧妙的结合,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勐泐乐器是丰富多彩傣族歌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中代表乐器象脚鼓因鼓身似象脚而得名,象脚鼓舞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象脚鼓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曼飞龙白塔,修建于清乾隆年间,白塔由一座母塔、八座子塔组成塔群,母塔高16.29米,子塔高10米,酷似一颗钢筋挺拔的大龙竹下冒出的一群竹笋。塔基呈莲花妆,塔身洁白。
曼听公园和总佛寺紧紧挨着,从曼听公园的南侧出来,就可以来到总佛寺。据资料记载,总佛寺是从缅甸来到的两位南传佛教僧人于公元七世纪中期发起兴建的,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西双版纳最早修建的寺庙之一,也是西双版纳最早的南传佛教寺院,是西双版纳佛教信徒朝圣中心。


总佛寺汲取了东南亚国家佛寺建筑风格,以南传上座佛教中金黄色为主基调,庄严肃穆独具傣民族传统佛教文化特色。感觉整个装饰尽其奢华,殿堂富丽堂皇,梁柱雕刻精美,金黄和白色相间的建筑在湛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鲜明,熠熠生辉,散发着浓浓的异域色彩。很喜欢安静的时候走进这里,焚香飘逸,清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在西双版纳连续三晚入住西双版纳思瑞秋艺术酒店(4星级),尽管在西双版纳三天都是晴天,但是每天指望从房间阳台上看日出成为奢望,可能是昼夜温差大、夜间风力小、清晨高湿度,使得每天早上容易起雾,总是雾蒙蒙,只有等到太阳高高升起,才能云开雾散。不过夕阳之际从房间阳台看四周景观更显艳丽。







酒店丰富的早餐也离不开过桥米线,百吃不厌。晚上找云南独特佳肴,连续二天都在告庄排的上号的橄榄果餐吧用晚餐,上座率很高,主打菜朴实入口,不是纯傣味,更像融合菜的感觉,不踩雷,没有失望。

马路上飞驰的三轮电动车就像我们的使用的共享单车,游客喜欢租一辆逛逛景洪的夜景。
至此,西双版纳之旅结束了。最早对西双版纳的知晓,是从电视剧“孽债”中了解知青们的苦难史和奋斗史。而如今的西双版纳旅行让我们充满了惊喜,那茂密的植被,满眼的绿色,使人看起来心情都变得格外舒适。无论是街景、建筑、寺庙还是夜市,都好像让人分分钟钟穿越到东南亚,当然最吸引我的当属版纳的生活气息。
D6(2022年11月23日
多云)【南涧无量山樱花谷】
一早离开西双版纳酒店,驱车420多公里、约6个小时到达大理州南涧县无量山樱花谷。途经西双版纳的边境管理稽查点,毕竟紧挨边境,为了打击毒品犯罪,执勤民警顶风雨、耐酷热、冒严寒,查缉堵截毒品。
这次滇西南之旅其中有个景点是无量山樱花谷,它位于大理州南涧县无量山镇,海拔2175米。拿到行程单我真疑惑这个时刻会有樱花绽放吗?上网百度才知11月末的冬天,全国的樱花还在“冬眠”,但每年的11月底至12月,在云南大理南涧无量山,樱花正在创造一场逆天的惊艳。其实这里种植的樱花树主要是给茶树遮荫的作用,谁知“无心插柳柳成荫”,现在因樱花树成为了一道亮点,被誉为“中国冬天最美风景线”、“春天最早到达的地方”……


我们首先来到茗樱园,站在高高的观景台上,满眼漫山的樱花,在温暖明媚的阳光下,漫山的樱花迫不及待的从沉睡中苏醒,有的盛开,粉嘟嘟的;有的挺立枝头,含苞待放。尽管还有点早,但是如云似霞的樱花与碧绿如染的茶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万绿丛中千抹红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此时强烈的明暗对比中,层层青翠茶树梯田犹如美妙的五线谱,株株错落的粉红樱花树好似跳跃的音符,共同演绎着一场绿茶红缨相恋相守的浪漫音乐,诗意盎然,尽显美艳,好一曲浪漫的冬日樱歌!





日落时分,我们又来到了梦幻园。随着夕阳点点西坠,山谷就是灿烂的、耀眼的,在层层山峦暗蓝色的背景下,樱花谷笼罩在落日的余晖之中,披上了晚霞金黄光影的暮色,五彩斑斓,摇曳生姿。





此时天空渐渐被染成了橘色、金色、红色,粉红的星星点点的樱花配上光线柔和的光晕,绮丽梦幻,仿佛置身油画,极致浪漫炫目,为人们送来了冬日里的第一缕芬芳。




晚上入住无量山南涧深山酒店,酒店紧挨着老214国道旁,尽管酒店相对简陋一点,晚上大货车的震动声也比较扰人,但是酒店距离无量山樱花谷景区不到1公里,也是唯一设在景区旁的酒店,酒店老板夫妇体现出真诚朴实的彝家人的热情好客。晚餐老板亲自烹饪了本地土鸡、腌火腿、酥肉等传统彝族菜肴,让我们既体验了大山魅力,也感受到农家风情。
D7(2022年11月24日
多云)【南涧无量山樱花谷、腾冲】
早晨7点多天才开始蒙蒙亮,我们就赶去无量山樱花谷的梦幻园,此时樱花谷云雾虚无缥缈,欲散未散,空气特别清新,整个无量山谷都弥漫着一种神秘的气息。


我们站在高高山顶,等待第一缕的晨光,此时呼吸一口晨间的空气,山雾的柔润,夹杂着缕缕花香,沁人心脾。








初晨,当朝阳渐渐冲破云层,太阳露出山头,顿时温暖的光线透过薄雾洒下,把山谷轻轻地唤醒、轻轻地照耀,我们在光与花中享受樱花谷带来的愉悦!






远远望去,云雾缠绕山腰、轻抚山谷,似梦似幻。朝阳一束束的打亮层层茶山,翠色簇拥茶田,阡陌纵横的茶山上一簇簇的樱花生动可人。淡粉色的樱花配置青翠欲滴的山茶田,宛如置身天堂仙境般,如梦如幻,动静相宜,充满繁花千树红瘦绿肥的诗情画意,抒写着无量山特有的仙境,。











随着旭日东升,晨雾散去,我们又来到了茗樱园,此时四周山林间白云轻浮,谷底的樱花才娇滴滴地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一层层纵横交错、碧绿通透的茶田上,一株株粉红满枝的樱花在暖冬中耀眼盛开,或高或低、或明或暗,伴着云雾和晨光的双重拥护,是那么的纯粹,那份不经意地景色,以茂密的原始森林为背景,以铺满大地的翠绿茶园为依托,与温和的气候、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为伍,给视觉一份强烈的冲击,把春的气息牢牢地固定在这风和日丽的彝乡大地里。我们尽兴地体验花的芬芳,茶的清香,风的自由,阳光的明媚。









离开樱花谷,大巴驾驶员陆师傅为了赶时间抄近路,驱车在老214国道上,这一段公路崎岖不平、坑坑洼洼,颠的坐车的我们哇哇乱叫,颠的大巴主人陆师傅心疼不已。突然在357国道景东段的2000米海拔的山头,景东无量山、哀牢山连绵起伏的两山山峦云山雾海,分不清哪是云、哪是雾,更分不清哪是江、哪是山了,漫无边际的云,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奔涌如瀑,时而松软缠绵,轻盈飘逸,风卷云舒,像棉花团,像瀑布、像流水、像烟雾,气势磅礴,十分壮丽;一些山峰刺破云层,矗立在云海间,似小岛,如驼峰,仿佛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





此时眼前山村民居犹如蓬莱仙境,在云海中时隐时现,似真似幻,使人感到一种缥缈的仙境般的美,令人怡然荡气、流连忘返。





曾经,金庸先生开始《天龙八部》创作时,无量山还是中国西南一隅沉睡未醒。金庸先生突发奇想,信手写下了无量山中颇富传奇色彩的故事,刻画得入木三分,无量山成为金庸笔下的一片深谷秘境。而如今,金庸笔下的传奇人物或真实或虚拟都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唯有满山坡的冬樱花开得如火如荼,惊艳着世人;唯有大山里的云海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将人间。最单纯风景的无量山,美得让人沉醉。
离开无量山,驱车近400公里、约7个小时到达腾冲的和顺古镇。期间为了确保每天24小时核酸的有效性,特意远路转道,中午到达云县人民医院做核酸。从西双版纳到普洱,核酸检测都是自费5元。下午到达腾冲关卡,按腾冲地方要求,又不得不做了一次“落地检”,真的既浪费资源,又浪费时间。
云县的云南羊肉米线让我们赞叹不已,羊肉多多,薄荷清香。
去到腾冲的第一站便是位于腾冲县城以西4公里处的和顺古镇,这是云南著名的侨乡,更是茶马古道重镇,是西南边陲丝绸之路的商贸名镇,始建于明朝。古镇有着600多年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典型的生态文化村之一。和顺自古有崇文尚教的优良传统,明清两朝,这里出了400多名举人、秀才,是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故乡。


走进和顺古镇的一瞬间,还是显得安静祥和,没有喧嚣,只见古镇被四周火山围绕,小河绕村而过,高高低低的坡路,百转千回的小巷,经历风霜锤炼的阶石。一座座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古宅遍布。这里处于中国的边境,当地人远走他国发展着自己的事业,衣锦还乡后回到和顺修建着自己的宅院,所以可以在和顺领略到中原汉人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又可寻觅到西方文化的元素。











古镇有中国乡村最大的图书馆——和顺图书馆,位于村子正中双虹桥畔。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藏书7万多册,馆名由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亲笔题写。沉淀着600多年历史文化的和顺图书馆,就算书香里有股淡淡的霉味,也遮挡不住和顺图书馆骨子里的风雅,至今惠泽当地民众。








和顺龙潭为地下涌泉形成,潭方数十亩,碧波荡漾,水体澄澈,游鱼可数,潭周边以精美石栏饰之,潭畔古木苍天。

潭的西侧广场上的水车斑驳。龙潭中石亭翼然,名为龙凤亭。广场上一棵云南樟、一棵高山榕,也有一定年份了。


龙潭南侧寂静的元龙阁,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道观,背靠青山,面临绿水,宛若人间仙境。

龙潭广场边有一个亭子,有村妇在里面洗涮。这是“走夷方”的和顺男人为了让家中的女人在洗衣时不被风吹日晒而建的洗衣亭,从清光绪年间开始,逐步沿河堤修建了9座形态各异的洗衣亭,这也成为和顺最独特、最温柔的公益建筑。

清末腾越镇总兵张松林的老宅,不过现在也化生为一家客栈了。老宅的院落大都用火山石镶砌起高耸坚固的石脚基础,历经百年依然挺拔坚固,古香古色,韵味依旧。





匠人用古法制造宣纸,成为了非遗项目。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在一位古镇导游的引导下,走马观花,稍稍感受古镇独特的人文情怀,享受古镇宁静之美。








坐游船在和顺古镇的另一个名为野鸭湖逛了一圈,成群的野鸭在湖心游弋,秀美的山川倒映在湖中,鳞次栉比的建筑就像空中楼阁一样,仿佛梦宛仙境。如此美丽如画的野鸭湖,给宁静的古镇增添了几分灵秀与温润。









上岸后天色已晚,我们又匆匆在蜿蜒延展的小巷子了走走,商业化没有丽江来的严重,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老宅虽经岁月无情的雕琢,古风古韵遗存,用心灵去感受,恍惚宛若时光倒流。



我们离开和顺古镇时已华灯齐放了。虽然现在的和顺古镇已经带有一定的商业气息了,错综复杂的石头小路旁全是小店或客栈,但它却不完全是被包装过的商业空城,因为这里是活着的小镇,这里至今还生活着古镇的后人。



晚上入住腾冲官方大酒店(5星级),这是一家具有云南特色的度假花园式的酒店,位于腾冲市中心,由30多栋分布在绿树掩映中的3层小别墅构成,尽管天色已黑,但是花园里开着霓虹灯,碧池点缀的大花园很漂亮,有着浓浓的东南亚庭院风。在酒店美美地品尝了云南腾冲的菜肴。




明天开启腾冲之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