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11月19日
多云到阴)
自驾江南天路皖南318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我们浙东闽东自驾游的这群车友伙伴今天一早又出发皖南走起,等待我们去探险、寻旧、看秋……
上午行驶约285公里,历时近3个小时,中午到达安徽宣城市的水东镇,这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集镇,建于隋唐时代。午餐后闲逛在古镇之中,1200多米的老街道青石板光滑,两旁的民居古屋,青砖黛瓦,木板槽门、小楼,古朴典雅,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有的建筑已经破旧不堪,看上去有些萧条,基本住着原住民老人,保留着原始生态古色,从建筑的装饰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









古镇“十八踏御井”是水东古镇的标志,十八级台阶下三个水池,分别为饮用洗菜洗衣之用,古镇居民现在也还在日常使用之中。


老街尽头是一座天主教堂,始建于公元1870年,为法国传教士主持建造,具有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气势雄伟,庄严华丽,据说教堂规模在华东地区也是屈指可数,这也是近代中外文化碰撞的产物,已成为历史的见证。


教堂大院的部分建筑被征用为当地的养老院,由于疫情原因,教堂就此谢绝参观了。
继续行驶到达宁国市的皖南“川藏线”东入口,开始了皖南“川藏线”的寻美之旅。皖南“川藏线”318东起安徽宁国市的青龙乡,西至安徽泾县汀溪,路线为宁国市区——储家滩——青龙湾——方塘乡红杉林——板桥村——桃林天路——水墨汀溪,全程约120公里。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沿着皖南“川藏线”行驶14公里,到达第一站储家滩停下了脚步。储家滩位于国家水利景区、国家森林公园青龙湾的下游,有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站在沿河的草坪上,远看四周峰峦叠嶂凝翠山有色,近听波光潋滟的山间凝绿平湖的水无声。对岸青山藏着几户白墙黛瓦的人家,点缀在葱郁垂阴的山脚下。湖面清澈如明镜,倒影如复制,让人顿觉心静目清,好一幅水天一色的水墨画啊。









岸边有一老者渔夫塑像,斗笠蓑衣,手持鱼竿的一端,一人静坐湖边独钓一江秋,但已丢失了鱼竿鱼线,似乎给山湖带来了几分萧瑟和孤寂的气氛。

晚上住宿在储家滩望竹园客栈,集装箱搭建的楼层,设施应有尽有。晚餐是徽州的土菜,丰盛诱人,散养鸡和新鲜鱼虾及蔬菜,让我们感受到美食秀色都可餐,回味无穷。



D2(11月20日
阴到多云)
随着远远地传来的鸡鸣鸟叫之声,我们迎来了储家滩雾气仙袅的早晨,依然来到草坪上,花草树叶沾着露珠,湖面慢慢升起一道薄纱,灵动缥缈,万簌俱寂,只能听到水声和远处野鸭叫声。此时墨色村庄的倒影显得宁静古雅,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如梦如画,真是人间仙境,不负“十里画廊”的美誉。








皖南“川藏线”继续顺着青龙湾北麓蜿蜒而行,青龙湾因湖面形状酷似一条巨龙而得名,它是依托水库而建的国家森林公园,公路两旁绿水环绕,碧波荡漾,水库南岸多以松、杉植物为主,我们车子路过看到的只是一角。从公路下到湖边,只见湖中有许多小岛,湖面宽阔,清澈碧透,苍茫浩瀚;高峰如云,青林翠竹,森林氧吧。青龙湾好似藏在深闺的安恬秘境,依旧是雾蒙蒙情深深,使我在纷纷绕绕的尘世中寻觅到了一丝心灵的安谧。








车子穿行在幽深的原始森林,一边山头湖水已显露出秋的色彩,红色、黄色、绿色、橘红色五彩缤纷。



驱车约30公里、近1小时,行驶到宣城宁国方塘乡青龙水库腹地,人一下子多起来了,映入眼帘的是二千余亩的落羽红杉,人们都是冲着水中那成片的红衫林而来。我们来的有点晚了,今年水杉红的早,两周前才是最兴旺,此时很多红树落叶了。但是我们来到公路边上一座小山头观景台,还是被眼前的那片红震撼,沿着浅浅的湾流,千亩水杉密集整齐地生在水中,如霞似红,倒映在清澈明净的水面,山环水绕,曲径通幽,轻舟拍岸,与宽广碧绿的水面相互映衬,美得不可思议,宛如一幅幅油画般的湿地仙境,好一个皖南“喀纳斯”。






我们搭上竹筏,游走在这片茂密的红杉林中,心随湖水共悠悠,尽情享受这大自然最美的馈赠,感受到醉美红树林的惊艳奇绝!







又是徽派土菜的午餐后继续沿着皖南“川藏线”前行,到达了安徽泾县的桃岭盘山公路,这是被称为江南天路的皖南318“小川藏线”的最神秘惊险的一段,在这里有着七十二道拐,号称“最险六道弯”。桃岭公路海拔在800米以上,上坡和下坡各有10公里。且全是“之”字路与发卡弯。据说在上世纪70年代桃岭人民经历无数艰难困苦,用四年多时间修建了这条堪为壮举的桃岭盘山公路,结束了祖祖辈辈与世隔绝的状态。

我勇敢地自驾驶上了上坡道,车窗外一侧是陡峭高山,一侧是万丈悬崖,公路高低起伏,蜿蜒盘绕,尽管山势险要,但是景色迷人,绝对让你感受“高路入云端”的惊险和刺激,尤其是每个弯道处上下两车交汇,玩得是心跳哦,惊险不断,绝对考验自己驾驶技能,让没有去过西藏的司机我体验了一把川藏线的惊险,不错技术过关。




车子一个急转弯来到半山腰的板桥峻险“石壁山”景点,就是类似城墙的山壁,也没觉得特别的景,倒是可以趁机下车稍作休息。

经过N个连续180度弯道,终于到了六道弯山顶观景台,极目远眺,重山峻岭,无限风光,心旷神怡。俯瞰走过或将走的盘山公路,此时天空起了雾,有些阴沉,大自然的壮观我是无法完全用相机表现了,但是模糊的景色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其惊险壮观之美,皖南“川藏线”的确是名不虚传啊。









越过桃岭盘山公路,紧张的心才轻松下来,紧赶慢赶到达泾县汀溪乡的“水墨汀溪”景区时天色已晚,景点门口拍了几张照。


晚秋的太阳下山早,继续赶路去到当晚的住宿地月亮湾度假村,一路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晚餐依旧是徽派土菜,来皖南之前担心适合吃的东西少,两天下来,喜欢上了徽菜了。
D3(11月21日
多云到阴,有雨)
昨晚黑不溜秋赶到酒店,一早起床一睹月亮湾度假村的一角,酒店依山傍水,周边山谷幽静,竹海葱郁,可惜我们没有游月亮湾的计划,所以早餐后继续赶路。

上午行车60公里、约1个半小时,来到安徽泾县的桃花潭镇。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留下一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词赠豪土汪伦,如今,诗仙、豪土逝者如斯,但桃花潭却因之流芳千古,成为历史名胜。桃花潭被青弋江一分为二,东岸陈村与西岸的万村隔潭相望。行至陈村内街,有保存最完好的皖南古民居群,据说明清建筑700余处,蜿蜒曲折的石板路引领我们寻找着历史的痕迹。









“中华祠”是陈村中大姓翟氏宗族的祭祀之处,建于明代。据记载,翟氏宗族明清两代共有举人上百、秀才上千。建筑材料均为楠木,汉白玉石,其石雕和木雕世所罕见,被誉为“中华第一祠”。




古村上的文昌阁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共三层八角,造型秀丽典雅,是昔日翟氏宗族文武理学的丰碑。
穿过陈村老街的尽头就是青戈江,有东园古渡,系汪伦踏歌送别李白处,明朝建的二层楼阁坐落在江边,此为后人为纪念李白、汪伦两人的深厚情谊而建造的“踏歌岸阁”,站在楼阁窗台栏杆,可凭眺潭上风光,对岸的怀仙阁倒映于水中,宛若一框十分秀丽的山水水墨画。





我们从东园古渡坐船摆渡到桃花潭的西岸,这里保存着完整、风格独特的古建筑,潭岸怪石耸立,古树青藤纷披,老街上铺着不规则的鹅卵石,两侧墙壁斑驳,有一种沧桑的美。登上怀仙阁,桃花潭和陈村尽收眼底,山光水色尤显旖旎。如果在春天桃花开的时候或是烟雨朦胧的时候,大概会更赞吧。















离开桃花潭天空开始下雨了,大伙继续我们的行程19公里,约半个多小时后到达同样坐落在宣城泾县桃花潭镇的查济古镇,古镇是依山傍水而建的微派民居,绵延数公里,因此成为了皖南“川藏线”上为数不多的大规模古镇,皖南堪称第一,乃至中国现存的最大古民居之一。据说查济名人辈出,仅明清两朝就出过100多位七品以上官宦士子。因为下雨也影响了人们的观赏,同伴王总有曾来过,所以由她带着沿着查济河边的青石板小路穿古镇而走,一座座小桥,潺潺流水,鳞次栉比的古建筑,威严肃穆的祠堂,休闲安逸的村民,这一切构成了这座古村落的魅力所在,让人也已分不清梦境与现实,只觉得自己是那千年前穿越而来,为寻一场旧梦,觅一处故乡。
















一座散发着古朴典雅气息的村落,其破败颓废的沧桑之美,或许会成为人们一直在寻找的归隐之地。为此现在这里也是画家的丹青家园,据说晴天时会有许多人来此写生,有的艺术家甚至在这里买下老房子定居,我们在几处古建筑外张望,只见外墙还保持着青砖黑瓦、高高马头墙的微派建筑风格,而大墙内却庭院深深,水榭楼台、绿树如茵,由此查济古镇也被称为“安徽美术村”。





最后王总带我们登上了村子名为“广源楼”的一户人家屋顶,站在房东所建的高塔上俯瞰整个查济村落,只见查济河围绕着村子,黝黑的屋瓦、浅灰的马头墙连成一片,原汁原味明清古建筑,整个村子像是迷宫,数不清的巷子交错纵横,大部分房子还住着人,这种保留下几个时代风格的古老村落也是全国独有的,它的历经时代沧桑之美,能让人看见中国古往今来时代的辉煌。






至此皖南120公里的“川藏线”结束了,我们的自驾游还得继续,于是行程35公里、约1小时后来到了黄山脚下的太平湖,入住黄山阿尔卡迪阳光度假酒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