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婚姻的悲剧延续下去
(2010-09-26 19:55:10)
标签:
婚姻家庭咨询师金苑情感 |
分类: 金苑案例 |
我接触过一些恐婚族的年轻人,其中有些人的恐婚,源于当年父母不和谐的婚姻生活。在我做过的案例中,原生家庭带来的困惑或多或少影响着自己未来的婚姻。
原生家庭是自己出生并成长的家庭,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社会化的,家庭对个人成长、个人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个人对父母未完结的情绪,可能会体现在他的一生当中。
如果一个人的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焦虑(婚姻关系冲突,夫妻关系紧张)较多,这个人可能会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选择一个类似的女子作为配偶,并在之后的新生家庭中,沿用父母的行为模式,将这种气氛复制到自己的孩子的生活中,而且可能比原生家庭的父母焦虑更多。可见,这种情感是可以代际相传的。
案例中的阿美在“一个缺乏父母关爱的家庭中长大,父母在婚姻外各有所爱,家庭生活中充斥着火药味。”可以想象,阿美看到的是父母不断争吵的场面,包括母亲的埋怨、唠叨,她感到压力很大,喘不过气。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会厌恶婚外情,或许会暗暗告诫自己,长大后千万不能像自己的父母那样生活。带着这样的情绪,阿美发誓要找个忠于爱情的丈夫。嫁做他人妇后,阿美的潜意识中会时刻恐惧着,她生怕丈夫有外遇,生怕家庭出状况。她自己无法控制这样的念头,对于丈夫的行踪异常警惕,或许还常常提醒丈夫不要做出对不起自己的事情。这种情形在依恋关系上属于典型的恐惧型,也就是既不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我们都知道,一段关系的建立和保持,是亲密有间的,如果过于关注,反而会让对方喘不过气来,最后选择逃避。比如本案中的阿美,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景还是出现了。
人到中年,为什么原生家庭的影响没有消失反而更严重呢?年轻时,问题还没有明显的表现,两人相处受到的冲击也不大。更多的时候是有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孩子。所以,原本存在的差异或困惑就被掩盖了。但到了中年,由于多年的问题一直堆积没有释放,时间久了,就处在“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缠共生状态。一方面叫苦连天,彼此怨恨,另一方面又都离不开对方,这就是在很多夫妻中都可以看到的纠缠型的“共生”状态。有趣的是,这种夫妻在各自的工作场合与他人相处都相安无事,但在婚姻关系中,问题却层出不穷。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双方是把过去在“原生家庭”中没有解决的心理情结,又带入到现在的婚姻中。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或介入,或许这样的家庭也就继续下去,因为一段十几年的夫妻生活,双方都适应了对方。一旦其中一方遇到的外力远远大于配偶的诱惑力,那么原本“家家都这样”的无奈,就会演变成对家庭的背叛和逃离。而子女的长大成人,离开家庭,又使得家庭的约束力减弱,加速了夫妻的分手!
释放原生家庭的不利影响,最佳之策当属倾听和聆听。可以拿出一张纸,在纸的一面列出你们先前关系中争吵的内容,在另一面写出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对于心理有困惑没有说出来的担忧,也要写出来。这个练习可以帮助夫妻双方找出问题所在。写出来后,先给对方看,然后解释。倾听一方必须做到不插嘴,不打断,即便有想法,也要暂时写到纸上,等到对方说完之后,再表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确保聆听的一方真正在用心倾听。一般来说,按照这个方法做之后了,累积于内心深处那个自己都不明白的“声音”就会释然,而聆听的一方也可从中了解对方的内心,理解对方的行为,这是一个处理原生家庭导致行为“代际相传”的好办法。当夫妻之间做完这个游戏后,阿美就可以坦诚地跟女儿交流自己的感受,帮助女儿改变原生家庭带给她的恐婚心态!
说明:本文系《今日女报》特约点评
宾。
情感倾诉发邮件至:466540655@qq.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