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提拨为何屡受质疑?
(2011-10-23 19:27:24)
标签:
黄华志丹县宋体提拨任用杂谈 |
近日,网上出现《陕西最年轻县长简历疑造假 推算3岁半上学》的帖子,引起热议。陕西省延安市有关部门23日对此事作了回应认为志丹县副县长黄华简历没有问题(新华网10月23日消息)。
其实近些年来年轻干部非常规提拨的现象层出不群,质疑声也不绝于耳,延安这位黄华副县长只是一个个例罢了。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1986年出生的女孩王圣淇2010年被提拔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据悉,该大学是厅级单位,一般人需工作9年才能达到该级别,当事人从工作到被提升不足3年。
海南临高县80后美女副县长李梅,1981年12月出生,工学学士学位,参加工作不到6年,现任临高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之职,分管县市政园林局、县地震局、县科技局工作,联系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工作。
山东省新泰市新提拔6名副局长,1名法院副院长,这7人中,有6人是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最年轻的只有23岁。争议最大的是两名新泰当地人,分别是23岁的国资局副局长和25岁的市法院副院长。
2011年9月6日,河北省馆陶县召开干部大会,29岁的闫宁走马上任,出任馆陶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如果不出意外,在此后的馆陶县人民代表大会上,闫宁将没有悬念地去掉“代”字,成为县长。
……
看看,仅仅一年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么多年轻干部提拨受质疑的事件,不能不说我们提拨年轻干部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公众极度关心的社会问题,我想做为政府有关部门,做为我们的组织人事机构,是不能忽视公众的质疑的。那么,公众为何要对年轻干部的提拨任用表现出这样强烈的质疑呢?
笔者注意到,每有同类质疑发生,有关部门总会回应说“程序合法”,没有问题,并声称这样破格提拨年轻干部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意识地选拨年轻干部”。这种回应看似无懈可击,但根本无法对公众进行有效的释疑,也就是说根本无法令公众相信。
笔者以为这种现象的最大的原因在于我们各级部门提拨年轻干部缺乏有效的透明的机制,也就是说,选谁不选谁还完全处于某个人或几个主要领导人物的手上。其实往深里说我们的干部作用体制本身便先天不足,用人腐败还普遍存在着,一把手还有着决定的作用,关系网和金钱网在提拨干部过程还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富,动干部”的现象还是目前中国许多地方的官场秘笈,跑官、要官、买官现象还很严重。这样的情况下,正常的干部提拨都要受到质疑,更不用说这些三级跳式的快速升迁了。
因此我以为要破解目前年轻干部提拨倍受质疑的现象,其一要大力完善干部任用体制,从制度上杜绝一个人或几个人说了算的局面,逐步将公开竞争做为一个制度,让广大的百姓参与进来。我想只有整个的干部任用机制健全了,年轻干部的提拨自然会步入正规。也就是说,年轻干部提拨屡受质疑只是我们干部任用体制发生的一些侧面问题而已,如果这个任用体制得不到真正的保障,年轻干部提拨的问题便不会得到彻底解决。而在目前干部任用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笔者以为一定要加大年轻干部提拨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要将竞争机制引进来,一个地方要选拨几个年轻干部,要公开公正地向社会公布,把任用条件等公示出来,让所有的年轻干部都有机会参与进来,通过全面考核来最终确定年轻干部的任用,而不是暗箱操作,让关系网伸进来,那样的话即使是你程序合法也不会赢得公众的任用的。
总之,年轻干部选拨是一件大事,是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后继有人的问题,因此在这件事上更要慎重而公正,如果让关系网、金钱网网络住我们的年轻干部选拨,就等于是为未来培养掘墓人,大家想想,如果真是一些通过关系、金钱而上去的人将来当政,我们这个社会的明天会好吗?这或许也是公众关心关注的主要原因吧。
新闻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3/c_111117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