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内黄从驻村两官中提拨干部的积极意义
(2011-07-25 10:02:10)
标签:
宋体提拨县直机关内黄县官中杂谈 |
河南内黄县自2009年开始推行“两官”驻村,即从全县机关选派549名优秀年轻干部与540名大学生村官一起进驻全县532个行政村,开展为期三年的驻村工作。按照要求,他们自带行李另起炉灶,坚持“五天四夜”工作制,与群众同吃同住,彻底实现“我是村官我驻村”。 两年来,没从县直机关提拔一名干部的河南省内黄县,最近一次干部调整在当地引发极大震动:县直单位和乡镇机关空缺的职位全部由驻村“两官”来担任,县委分两批为驻村表现优秀的123名派驻村官解决了正副科职级待遇,为89名大学生村官解决了事业编制(新华网7月25日消息)。
“村官不驻村”如今已成了全国许多地方的一道风景线。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即开始在个别省探索大学生村官制度,到2006年,大学生村官已大范围开始实验推广,2008年开始在全国启动大学生到村任职。应该说,选聘优秀的大学生到村任职,的确可以给农村地区带来一种全新的观念的冲击,也会使这些大学生村官得到锻炼,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制度在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来是不少大学生只将此举视为另类就业的一种模式,从而在根本上背离了中央的初衷,二来就是村官不驻村现象的漫延。其实这两条是有联系的,正是由于从内心没有认识到村官的真正意义,体会不到自身所担负的使命,才会出现不驻村或消极驻村的现象,再加上我们的有关组织部门对大学生村官失于监管,不少地方对村官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越来越使大学生村官制度走向一种没落,这是令人遗憾的。
因此,河南内黄此举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好消息,它发生在内黄,但对于全国也是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的。我们看到,内黄的做法有两个亮点:其一,用制度规范村官的行为,让他们自带行礼另起锅灶,与群众同吃同住,成立专门的管理办公室来监督管理村官的行为,县乡主要领导还时时查岗。这样就从制度上保证了村官必须驻村。其二,对驻村村官有奖励机制。两年的时间没有从县直机关提拨一名干部,皆从村官中选用。这就让村官们有奔头。我们知道,现在的干部提拨情况在全国许多地方往往是先机关后基层的,尤其是县直机关的干部,每天在领导身边工作,升迁的机会要远远高于那些基层的干部。可以统计一下全国各县的县直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秘书,我敢肯定他们的提拨机会是最高的。而内黄县将提拨干部的机会都给了村官们,这便从激励机制上让村官制度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当然,内黄此举也并非没有改进的地方,笔者以为村官究竟做得好与坏,只有村民最清楚,因此在管理村官上不要只以县内的有关机构为主,更应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让村民成为村官的监督者,这样才更有益于这个制度的完善实行。
总之,我说河南内黄从驻村两官中提拨干部是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的,值得在全国推广。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关部门和领导必须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心,秉承着公开、公正、公平的执政理念,这样才会能把好事办成好事,象那些“卖官书记”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这种事的。
新闻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07/25/c_121713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