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囧

(2018-07-29 16:37:44)
标签:

杂谈

分类: 社会闲聊

本博按:刚才,朋友大哥老M发来一篇随笔,谈了他一次看病的经历及感想,讲到看病的“高科技烦恼”。


医囧

 

    上月初,旅游途中,我面颊内口角边生出相似一个疖子。初未在意,不想两日后明显肿起来,嘴里像含了一枚土鸡蛋。赶紧吃随身携带的头孢类消炎药,药品不多,服用三日告罄。旅途中肿块有所消退,但还留有一个蚕豆大小的硬块,不觉痛痒。返回后又过了二十余天,肿块依旧不见消退,遂去某知名医院附属口腔医院求诊。

    第一天上午去挂号,告知没有号了。第二天大清早就去排队,挂得下午门诊号,满心欢喜。进入诊室,躺下,接受医生检查。门诊医生检查后,又叫来年长的医生作检查。医生要我去做B超。将近两个小时,B超报告出来:

    “左颊部近口角皮下软组织内见一个稍低回声区,大小12*7mm,边界欠清晰,形态尚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未见明显包膜。内部及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团块距体表5.8mm。请结合临床。”

    医生看了报告,吩咐我八月中旬住院。我一惊!

    “什么情况?这么严重?”我问。

    “住进来再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医生回答。

    这次门诊前后有三名医生给我检查,但都没让我张大嘴巴对这个肿块看上一眼,顶多只是摸了摸。他们似乎更依赖诊断机器。

    回家后我颇感不安,上网查了一下B超诊断书的描述,似乎大有不良之嫌,更加忧心忡忡。于是我把病况告诉一些微信朋友,请他们协助找医生解读。数日内,收到朋友们反馈信息,都叫我尽快另找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这不由得让我浮想联翩,感到这个肿块大好不妙。

    那就赶紧再找一家医院吧!于是找到了上海最著名的口腔专科医院。进入诊室,躺下,张开嘴巴。医生一看说,我长了一个脓包。随后她用小刀划了一下,挤出脓液,清洗创口,塞块纱布在我嘴里。交待半小时后取出,三小时后可以吃东西。医生随手开了一些消炎药和漱口水,并说三天就可基本康复。整个治疗过程半小时不到。第五天去复查,这位医生说,好了,结块地方还需要一段时间自行吸收消除,但不用再吃药了。最后,我问:“可以喝啤酒吗?”

    “当然可以。”医生回答。

    炎炎夏日,喝口冰镇啤酒,真是爽从心头起,之前的一切不安也一扫而光。人生是美好的,生活还要继续。现代医疗科技快速发展,然而,医院、医生如何运用这些技术手段也成了一个问题,搞不好会让病人进入另外一个处境,一个更加彻底的单边选项的处境。比如,就像我开头遇到的情形,医生拿机器的结论为病人设计治疗方案,倒是把我吓得不轻!

    医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