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L,现年五十多岁。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从租借两间旧平房起家,生产纺织材料,经过二十来年打拼,企业颇具规模,装备先进,资产有几亿,收益丰厚。
虽然目前企业状况还不差,但由于纺织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老L感到越来越累,又考虑到自己年龄大起来,遂想引进合伙人或经理人来共同经营企业。这一年多来,他寻找到好几个能人高手,但最后都因各种原因而没能成功。老L有点心灰意冷,萌生了把企业关掉的念头。后来,他想到跟随他艰苦奋斗的部下和几百名员工,他们以后怎么办?想想于心不忍。
这事他跟我讲起过好几次。我对他说,家花未必没有野花香,外来和尚难念经,其实最好的合伙人就在自己企业里。
前几天,他告诉我,股份制搞定了,从本公司销售、财务、生产及技术等部门双向选择了五个合伙人,他们有信心有决心把企业办得更好!这样,股东共有六个,他占股30%,并且不做董事长和总经理,也不做任何工作,只做股东。
然而问题来了:企业这么大,另外五个股东怎么拿得出余下70%的上亿资金?老L用“缩股”解决:把总股本盘子缩小到200万元!这样一来,余下的70%也就只有140万元,五个股东按照各自不同的情况及比例出资,困难就不大了。
又有问题来了:运作偌大的一个企业,区区200万元股金只是杯水车薪,怎么够用?老L这么解决:购料、生产、研发、技改、销售、储运、工资、等等,需要资金可向他借,而借贷利息比银行低很多。
哇塞!老L这么做,把企业送给了大家,留给了未来!而他从一个实业家转变成了一个投资家,看多企业前景。这一举措非同一般,彰显了他的责任、善心、胸怀、睿智。
老L如此舍得企业,实属罕见,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