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议儒道学说之异同

(2017-10-08 14:55:22)
分类: 好文推荐
本博按:今天是长假的最后一天,我们再来欣赏一篇忧悠之间有关儒道学说的随笔:

小议儒道学说之异同
忧悠之间/文
    孟子曰: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窘困不丢失礼义,通达不背离道义]
    孟子的意思显然在于要人自重,强调人在现世中的德行。
    庄子曰:不荣通,不丑穷。[不荣耀通达,不卑耻窘困]
    庄子的意思显然在于要人超脱,看淡通达或窘困的现世本身。
    这似乎印证了儒家是劝人克己奉礼的“入世”之说,道家是劝人淡泊名利的“出世”之说。
    然而----
    庄子又曰: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不因显贵而放纵,不因贫穷而媚俗]
    庄子这话的意思似乎却是要人自重的味道了(强调人的德行)。
    孟子又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不为富贵所迷惑,不为贫贱所动摇]
    孟子这话的意思似乎却是要人超脱的味道了(看淡富贵和贫贱)。
    这里,两家在“入世”“出世”上好像换位了。
    其实,儒家尽管“入世”,但其素养要求却是脱俗的,并非随波逐流;道家尽管“出世”,但其操守准则仍是凡尘的,并非恣意妄为。因此话题关乎操守素养,两家之言不免就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事实上,“克己奉礼”既是一种操守(在内容上),也是一种素养(在表现上);而“淡泊名利”同样既是一种素养,也是一种操守,两者本身就都是含有两个层面属性。所以尽管儒道学说目标迥异,但都是教人要有德操,要修身养性。
    呜呼,原来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