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小文《周末一乐:学不了还得学》(2017-09-15)说道,一位徒弟送来的“沃伦·巴菲特挚爱之选”樱桃味可口可乐,我觉得味道并不怎么好。今天,我们聊了一会儿有关口味与投资的话题。
徒:你说这款可乐能否畅销?
我:估计很难。
徒:为何?
我:对于大多数饮食品,人都有“口味记忆”的,即多吃(喝)会厌。只有少数饮食品人是没有“口味记忆”的,比如,对于中国人来说,米饭、馍馍或面条,大多数人吃不厌。再比如,世界三大饮品,茶、咖啡、可可,也是这样。而大多数水果是没有这种特性的,如果你每天三餐饱吃(喝)某种水果(汁),用不了多久就会吃(喝)厌。鉴于此因,在“原味”可乐上添加什么水果的品种都难以广销。
这种情况在其它一些饮品上也同样如此,比如,牛奶,最畅销的还是原味牛奶,而任何一款果奶似乎都难以越销越大。再有,白酒,“原味”白酒大致有三种,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想在这上面搞什么果酒,势必很难获得显著效果。这是“口味基因”决定的。
多年以前,娃哈哈强势推出一款“非常可乐”,声称是“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风靡一时,曾经一度销量超过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呢!可现在呢?谁还想得起它?“非常可乐”败落的原因是,一是没有“口味基因”基础,二是缺乏“可乐文化”。
说到这,我不禁想起,好多年前,肯德基推出一款“椰子蛋挞”。那时,我是肯德基“神秘客户”,于是一家肯德基店店长特地免费让我品尝,听取意见。我吃了,虽然觉得味道不错,但我预言:此款蛋挞不会有什么前景。店长问:“为什么?”
“肯德基品种具有全国适应性特点,而就全国范围而言,椰子并非大多数人习惯和爱好的,连畅销多年的“椰子汁”都渐渐衰弱了,这款椰子蛋挞怎会畅销不衰?”我答。
果然不出所料,没多久,这款蛋挞就不见了。虽然肯德基的几款蛋挞都很不错,但其中卖得最好的还是原味蛋挞。
……
徒:这样啊!
我:巴菲特通过自身实践,深谙“口味记忆”的道理。他看到,可口可乐具备两大先决优势:1、可口可乐也具有世界三大饮品(可可、咖啡、茶)没有“口味记忆”的特点,习惯喝它的人是喝不厌的。他从小到老就一直喜欢喝可口可乐,如今每天还在喝。2、可口可乐独特而保密的配方具有强大的“护城河”。所以,巴菲特长期重仓投资可口可乐。
同理,巴菲特也喜欢烟草行业,他曾说:“我会告诉你为什么我喜欢香烟生意……香烟的成本只有1美分,可以卖到1美元。而且它的品牌忠诚度高得很。”
在A股市场上,也有类似于可口可乐的标的,比如,贵州茅台,它是酱香型“原味”白酒,习惯喝的人不会产生“口味记忆”而喝厌;特别是,这款白酒产于贵州茅台镇,在当地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经由独一无二的赤河之水酿制而成,再加上它历史悠久的品牌力,筑成了一条很宽的“护城河”。贵州茅台的价值也确实不断地在增长。是不是?
如此思考而投资也可说是遵循了《投资“第一性原理”》(2017-09-02)。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呢!
徒:哈!有意思,有道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