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刚才与一位浙江大学时代浙商精董班(精英董事长学习班)的企业家学员朋友的简短交流对话:
友:这两天,我在时代浙商精董班课堂里,听徐旻老师讲《转型之路——从企业家到产业资本家跨越》,他的观点如下:
1、资本注入哪个行业,就会在哪个行业引起摧枯拉朽的迅速改变。
2、上市融到的资本,不需要偿还,不需要支付利息,因此会带来迅速的技术进步和人才流入,必然对行业中其它企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3、资本市场的本质——放大别人的风险,规避自己的风险。
4、中国的企业为什么做得这么累,因为董事长作为船长,心里都不清楚未来要把船划到哪里。
与你分享,祝周末愉快!
我:感谢周末祝福与分享学习内容!我以为,徐老师这4条总结,只有第4条看上去是正确的,其余3条都是错误的。
友:嗯?
我:第2条,错误比较明显。为什么?因为,其实上市股权融资的成本是最昂贵的,就像背上了始终还不清的债;还有责任与义务也是最大的。所谓的“不需要偿还,不需要支付利息”,这些只是表面上的短期所见,似乎主要是为了“圈钱”。如果这么对待股权融资,不把投资者利益放在重中之重,那未来的局面将会变得非常不利。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巴菲特是怎样对待投资者(股东)的。巴菲特可说是榜样吧?他说:
“尽管组织形式是公司制,但我们将股东视为合伙人。
“我和查理·芒格(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副董事长)将我们的股东看作所有者和合伙人,而我们自己是经营合伙人。我们认为,公司本身并非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它仅仅是一个渠道,将股东和公司资产联系起来,而股东才是公司资产的真正所有者。
“顺应以所有者为导向的原则,我们自食其力。
“我们保证:如果您成为我们的合伙人,不论时间多久,我们的财富将同您的同步变动。我们无意通过高薪或股票期权占您的便宜。
“我们的长期经济目标:每股实现内在商业价值平均年增长的最大化。”
看到了吧?巴菲特无时无刻不在为投资者(股东)利益着想,追求价值(市值)最大化、投资者(股东)利益最大化。哪可认为股权融资只有利益,而没有责任、义务及风险?
其实,上市是一把双刃剑。
第3条也不对。因为企业一旦上市,即刻变成了公众公司,敞开了所有风险,所以上市首先放大的是自己的风险,而不是规避风险,更不是对其它企业给予毁灭性的打击。你上市之后,如果经营不善,就完全有可能被其它资本并吞掉或被驱逐出市场。所以,“资本市场的本质——放大别人的风险,规避自己的风险”,哪有这种逻辑道理?
第1条说的也是偏颇的。说“资本注入哪个行业,就会在哪个行业引起摧枯拉朽的迅速改变”,诚然,确实是会改变,但我们也看到,许多注入资本的上市企业每况愈下,若按成熟市场的规则,它们早就被逐出市场了。市场越是成熟,淘汰的也就会越多。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成熟市场上,大多数上市企业都不免要遭淘汰。这你怎么解释?还有,风投是不是所谓的“资本注入”?那为什么大多数风投项目最终都是失败的呢?这你又怎么解释?
就拿我所知道的本地几家上市企业来说吧,自从它们上市以后,企业日趋衰弱,不但没见它们给予同行或对手毁灭性的打击,反倒被对手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最终败下阵来。
以上3条总结之所以会出错,其根本原因是把资本与项目之间的关系搞颠倒所致。在资本市场中,永远都是项目引领资本的,而不是资本决定项目的。打个通俗的比方,你买一样东西,不是因为手上有钱而去买的,而是首先因为需要这东西才去买的。是不是?然而徐老师恰恰弄反了,认为只要注入资本,就能立即摧枯拉朽,无往而不胜,给予对手毁灭性的打击,而自己却能始终规避风险,处于安全状态。世上哪有这等好事?想得倒美!
友:哈哈!我觉得,徐老师这次课程讲的很直接很彻底!
我:哈哈!就这4条总结来看,未必,还似乎带有点投机之嫌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