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放大招抑制房市,有朋友担心:这样会不会殃及股市?其理由是,因为压制房市会使房地产企业收益下降,其股票就会遭到影响;还有,因为房地产与银行休戚相关,银行及其股票也会受到连累;又因房地产及银行是股市权重板块,它们下跌将把整个股市拖下去。这个推断看似很有逻辑道理,其实不然。
众所周知,股市是面向未来的,决定其重大走向的是市场对经济体未来价值的预期,而不是经济体当前的规模增减和盈亏状况。这也就是为什么股市与GDP常常并不相关的原因。请看股指与GDP增长率的对比图:
你想,即使表示整个经济体的GDP与股市也都并不同步,更何况只占局部的房地产和银行了,它们又怎能左右股市走向呢?是不是?
那么决定股市走向的主要因素——“未来价值的预期”是由什么产生的呢?其实,股市最关心的是经济体未来的效率。如果市场发现并相信,经济体经过调整,产出效率将会得到提高,从而将使整个经济体价值提升,那么,当市场一旦产生这样的预期,便会做出反应,随之给出更高的估值,于是就推动股市上行。所以说,唯有效率才是经济之根本,才是价值之所在,才是决定股市发展之主要力量。理解和明白了这点,接下来,我们按照这条原理来分析一下抑制房市是否会打压股市的问题。
据报道,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经济数据显示,第三季度GDP增长6.7%(这与第一季度及第二季度相同)。数据还显示,今年1-9月,商品房销量同比增长了41.3%,而新房开工和竣工面积分别只增长了6.8%和12.1%;特别是,一方面,房地产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了15.5%,这远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到位资金的增长率(5.9%);而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率只有5.8%,这明显低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8.2%)。据此推知,大量进入房地产的资金并没完全用于生产,而是用于炒房了。
还有,三季度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为8%,但这与房地产占用的资源相比,显然是低效的,因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高达20%左右,而它占用的资金比例还更高。反观工业,尽管固定资产投资约为房地产开发投资的2倍,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是房地产的4倍以上。如果更多的资源投入工业的话,产出效率将比投入房地产更好。
再有,虽然今年房地产业GDP的增长率为8.9%,高于整个经济GDP(6.7%),但其增长在二季度之后出现了减速,其第一季度的增长率为9.1%,而第二和第三季度的增长率都为8.8%。另外,与之密切相关的建筑业的GDP增长率也逐季降低,三个季度分别为7.8%、7.3%和6.0%。反观工业GDP增长情况,从第一季度的5.5%逐渐上升,第三季度达到了6.1%。再看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也都逐渐好转。现在这些领域还在继续增加投入……
由上述一系列数据可见,房地产业日益成为了一个低效产业,所以,它投入越大,风险也就势必会越大,其经济价值也会越低。因此,抑制房市不合理的膨胀,把其中的部分资源转移到其它产出效率更高的领域,不但能够降低宏观经济的风险,而且能够提高宏观经济的盈利水平,从而提升整个经济体的价值。上面的数据很好地说明了这点。
所以说,抑制房市,尽管可能会减少房地产企业的收益,但可使整个经济体的效率和价值得以提高。如果放任房市泛滥,那规模越大,给整个经济体带来的风险也就会越大。这样的话,效率日益低下的、风险日益加大的房地产业不但不会提振股市,反倒会变成为压制股市的负作用力了。据此道理,抑制房市,股市怎会不好呢?从长期看,应该更有利于股市的。
事实上,抑制房市过热,也是促进房地产企业更加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谁想要生存和发展,谁就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自身能力,提高效率,否则将被市场无情地淘汰。我们看到,在当前房市加大调控力度的形势下,不少优秀房企的股票,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涨势强劲,有的还创出了历史新高呢!这进一步有力地证明:担心抑制房市殃及股市,这是杞人忧天。
抑房市,利股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