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不经意间在网上看到一则佳话,于是引发我约朋友一起去浙江省云和县“中国最美梯田”转悠。
这则佳话说的是,去年底,68岁的海外华侨富翁姚南山(浙江青田人),告别了生活30年之久的西班牙,搬进了云和山村,甘愿做一名农夫,与59岁善良勤劳的“梯田女”刘丽娟厮守余生。“一旦错过,或许就是今生的分别。生命给予我的时间已经不多,我要在不多的时光里,与你相守,慢慢变老。”姚南山对刘丽娟说。目前,这对老伴共同经营着一个民宿客栈,在迤逦山水间安享晚年。
5月11日下午,我们奔赴云和。途中,在搜索寻找住宿时,幸然看到了另一则佳话,于是我们决定入住一个名叫“云上5天”的小客栈。
↓“云上5天”客栈外景
(本文照片均由手机拍摄)
↓“云上5天”客栈内景
↓“云上5天”客栈旁边的“七星墩”景色
上海姑娘武晓芳,毕业于某大学旅游系。3年多前,她第一次来到云和,在开往梯田的中巴车上与高山小伙子、梅竹村村长柳云伟邂逅,于是他们在云海中和梯田边相恋相知,5天逗留打下了爱情、家庭及事业的基础。云和美丽的风光和朴质的山村生活帮助柳小伙把武姑娘深深地吸引住了。第2年,35岁自称“剩女”的武姑娘与柳小伙喜结良缘。这段传奇爱情故事很快就被拍成微电影《云上5天》,广传网上,男女主人公就是真实的他们俩。后来,这对小夫妻以此影名,把他们所住老屋翻建成客栈“云上5天”。
武晓芳有点“另类”,从小到大就偏向于选择走“艰难”的路。十多年以来,她喜欢旅游,尤其钟爱大山,她说:“假期就交给了山里:贵州山里、云南山里、西藏山里……那里,生活就是生活本身,人们就是大地的孩子。”
2009年,她在西藏结识了“风马飞扬”客栈的女主人,从那以后,一颗梦想的种子埋在了她心里。“对的,一个客栈,做一个自己的客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她说。“初见梯田,我要在这样的地方开一个客栈,等我疲倦的朋友……”这是武晓芳的心愿。
如今,武晓芳的夙愿终于实现,在盛产“梯田”的云和群山之中,在海拔大约1000米高山小村的自家住地、景色优美的七星墩景点之处,客栈“云上5天”落成。“而我,终于变成了大地的孩子。”她感慨而言。
“云上5天”客栈为两层小楼,黄泥土墙,黛瓦,虽然很小,但别有风味,颇具匠心。仅有的7间客房,形态各异,别具一格,房名也都颇有意思:云夕、箬竹、露草……客栈既要与大山的自然、粗犷、原始等特征相应和谐,又要有故事,还要保留和传承当地的建筑特色,这些是武晓芳的要求。同时为了节约成本和出于环保,两夫妻一次次地去各处的老屋拆迁现场,把那些就要被遗弃的旧木板、旧窗框、青砖、门板、横梁、立柱等买下,抢救回来,让它们成为历史沉淀下来的基本元素,融入“云上5天”而被传承、延续……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小客栈前厅的一根顶梁柱上,武晓芳挂着这么一块英文牌子:
牌上英语的大意是:人生苦短,远离尘嚣。此言似乎与前面姚南山所说的意思相通吧?
题外之言:
1、如果没有开发于唐代,后来规模形成如此之大的云和梯田,如果没有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会有现在的“云上5天”吗?
2、如果武晓芳不坚持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不热爱大自然,不顺从社会及自然的发展规律,“云上5天”会有什么价值吗?尽管“云上5天”住宿费较贵(差不多要680元/天),也没有预定电话,我们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但其客房率为什么常年很高?
3、海外华侨老汉走进云和大山找老伴,上海姑娘来到云和高山嫁村民,这两桩传奇巧事背后是什么在起了重要作用呢?
4、姚南山遇上刘丽娟,武晓芳碰到柳云伟,就好比他们各自寻觅到了“潜力股”,那他们怎会发现这种“云和价值”的呢?他们似乎是另类,为什么能发现一般人从来不会去想也不会发现的东西?
他们“云和人生”的来龙去脉与(价值)投资道理不是一脉相通的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