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老L是某家化工企业的销售总经理。一个星期前,他叫我给他部下讲一堂市场营销课,要求灌输最先进的营销思想及方法。我欣然答应。
以前,我参加讲课与座谈不少,后来渐渐少了,是因觉得这些活动成效甚微,意义不大;特别是,自从眼睛患病以来,一年半多都没参加过一次这类活动。
谈到现代营销,说法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天花乱坠,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措。如今,又有许多“新式理论”涌现出来,比如,有人说,现在最先进的是“互联网思维”营销。可能是我老了,落伍了,我对这百思不得其解:互联网是一种工具,它只是思维中的一个具体概念而已,怎可把它与思维混为一谈?以前,随着各种划时代的发明创造的产生与运用,你听到过“蒸汽机思维”、“电思维”、“汽车思维”、“飞机思维”、“电脑思维”、“手机思维”之类的说法没有?现在,好像也没听到过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是运用了“互联网思维”成就事业的吧?又比如,那些所谓的最先进的“传、销、式”营销课程,把人弄得像打了鸡血似的,亢奋不已、疯疯癫癫的。
这会儿,对于老L所提要求,我是黔驴技穷啊,哪来什么新式营销武器呢?
我以前也鹦鹉学舌,追热点,赶时髦,煞有介事地兜售什么先进的营销学呢。后来发觉,妈的,大都是瞎扯!
得!回归简单,正本清源,也许更好。那天,我只带了一则《王永庆卖米的故事》去讲课,着重强调与解释了从来就不曾过时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营销思想及方法。
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王永庆小学毕业后,15岁到了一家小米店做学徒。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开了一家小米店。为了跟其他米店竞争,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
当时米粒加工技术比较落后,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而人们对这都已习以为常。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再出售。这深得顾客的好评和欢迎。
王永庆卖米大多是送货上门,但他并非送到一放就了事了。他每次都要帮人家把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会把旧米先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把新米倒进去,最后再把旧米铺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一系列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这些人都成了他的忠诚顾客。
王永庆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等。他算算顾客的米差不多吃完了,就主动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就这样,王永庆的生意越做越旺。从这家小米店起步,他最终成了台湾工商界的“龙头老大”。晚年,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王永庆为什么要开米店?民以食为天,人们需要米——这就是“以市场为导向”。
王永庆把米中的杂物拣净而提高质量、送货上门、帮顾客把米倒进米缸、等等,他不厌其烦,认认真真地进行一系列深度服务,时时刻刻为顾客着想——这就是“以客户为中心”。
王永庆小本子上记录了顾客的详细情况,做到主动送米、等到顾客发薪再去收款、等等——这不正是通过“大数据分析”从而提升营销水准和力度吗?
好了!一则王永庆卖米的小故事涵盖了所有的现代营销思想及方法。
这个小故事折射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营销原理:营销的本质是逆向的,一切来自于市场和客户,所以营销人员需要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这与投资原理一模一样。
“希望大家时时刻刻牢记这个小故事,以此提醒与鞭策自己做好营销工作。”我最后说。
大家送我一片掌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