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尽力避免“锚定效应”

(2015-05-03 09:01:48)
标签:

杂谈

分类: 股市漫步

    前些日子,微信朋友圈上有这么条消息:

尽力避免“锚定效应”

    可好几天过去了,  竟然没有一个人对此消息提出质疑。那时我还收到过几个朋友的微信,都说他们的苹果手机还真有这一计算问题,其中有个朋友还准备去苹果商店询问更换之事呢。颇觉有趣!

    误以为这个“计算错误”可说是典型的“锚定效应”现象吧?朋友不妨掏出任何一款带有计算器的手机或计算机,按照这条消息所示的检验方法,体验一下。所谓的锚定效应,意思是,人有锚定思维的天然习惯,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这个现象在股票投资中尤为明显,投资者的决策及行为常会受这种思维习惯的影响与驱使。比如:

    1、有人念念不忘曾经给他带来赢利的股票,像似与其谈恋爱,形成严重的“股票情结”,死抱不放。我有一位朋友,多年以前,大约以10元/股重仓买入精功科技。没多久,该股一路飙涨!有朋友多次建议他落袋,他就是不听!陪它涨到了历史顶点80元,最后又陪它跌至5元多!即使后来它被打入了*ST板块和停牌,直到前阵子刚摘帽复牌,他也始终不渝,不离不弃!还一直不断地竭力加仓该股。他几乎只做这一只股票,且把所有的积蓄差不多都投了进去。现在,他虽然有所赢利,但付出了巨大的时间成本。真是精神可嘉,十分悲壮!

还有不少人做股票,现才刚刚解套或还没解套呢。

    所谓的“熊市思维”,“牛市思维”,“点位预测”,“追涨杀跌”,等等,也都可以说是“锚定效应”。

以上所说的这些现象显然都是由思维被锚定住所致。

    2、我们再把范围扩大,来看看这种“锚定效应”对股市各个板块的影响。对于大多数散户,既然听专家们说中小创股票涨得已经超高,那现在把它们换出来去追逐涨得还不算太厉害的大蓝筹股,岂不更好?然而,实际上这样“弃小逐大”的人数却并不众多。反过来,许多只做大蓝筹股的人,一直认为中小创股价格太高,而始终意识不到它们具有很大的“成长性”,所以,他们大多数人也就不会去“弃大逐小”。于是,人的思维锚定或叫思维定势就这样把各个板块“区隔”开了,这也正是创业板、中小板、大蓝筹等运行相对独立的原因之一。本人在今年2月1日的小文二八切换是个伪命题》中也讲到过这个问题。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投资理念,一旦形成某种思维范式,就很难去接受其他的范式,这样思维也就或多或少地被锚定住了。正如芒格非常喜欢引用的一句古谚所说的:“在手握锤子的人的眼里,每个问题都像钉子。”于是乎,我们看到,有顶部买入并死抱着有的超级大蓝筹股而准备写“解套遗嘱”的,也有紧抱着像炸弹似的“超级疯涨高价股”而准备英勇就义的。

    那么如何避免或减少“锚定效应”呢?窃以为,这需要尽量拓宽视野,不断学习与实践,集思广益,多多听取别人的建议与方法,要把目光投放在企业及其股票的评估上,而不要只看价格走势,这样的话,或许就能有所改善。

    说到这,让我突然想起了托利得(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要看他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即“思可相反,得须相成”。

    当然,思维锚定是人的天然心理反应,要想彻底克服它绝非易事。尽管如此,在投资过程中,我们还是须要尽力避免产生“锚定效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要做猪头
后一篇:选鸽与选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