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似乎有追求“确定性”的天性,下面随便举两个这方面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
这次元旦期间,我与大舅子见面,谈及股市,问他:“是不是依然拒绝做股票?”他回答依旧:“股市七亏二平一赢,你凭什么保证自己一定就在‘一’里面?”
大舅子只买一些盈利确定性的银行理财产品。
第二个例子:
企业CEO出身的青年朋友H,离开原来单位,闯荡了四、五年,未见成效。后来,他低价收购了一个长期亏损的国内男装品牌,经营了两年,目前稍有好转,但仍未摆脱亏损。
大约半年前,他打算参股另一个朋友搞了好多年的“设计师品牌服装”项目,问我怎么看。我劝他不要轻易入伙,因为各种迹象表明,这个项目大好不妙。结果一语成谶,过了两个多月,这个项目因亏损严重而倒闭。朋友H幸亏没有投钱进去。然而朋友H具有投资意识无疑是个重大进步与提高。于是乎,我建议,不妨考虑向资本市场投资,比如,配置一定比例的资产于股市,不必非要股权投资于实体经济。他问:“回报率怎样?”我答:“这倒说不准,但就上证指数而言,从成立的95点发展到现在的3000点,23年以来,增长了30倍,平均年化增长率大约为16%。”
此后,我们交流了几次,最后他坚决否定了股票投资,理由是:1、投资回报期不确定,而且回报率也太低;2、做实体经营或股权投资,机会更多更大,因为经营能够把握,不但回报期可以预见确定,而且回报率要大得多,并且举出了一大串著名实业成功人士的例子。诸如H这样想法的商人和企业家很普遍。
上述二则事例说明,人不仅有做“确定性”之事的习惯意识,而且有凭感觉想当然地考虑事情的思维习惯。所以,对于“不确定性”的股票投资生意,大多数人是无法真正想明白的,即使已经入市的人,他们多数也只是把股票生意当作一项确定性的投机生意来做的。还有,不少人尽管都知道,股市长期是向上的,做股票能够赚钱,但他们非要事先确知:“什么时候能赚?可赚多少?”其中,很多人坚信,自己经营实体的回报率一定会远远大于证券投资。
因为股市是个典型的复杂性适应系统,充满着不确定性,所以,对于大多数习惯于“确定性思维”的人来说,你无论如何都解决不了他们要想知道的“确定性”的问题,这似乎是个无解之命题。没办法!
不过,客观而中肯地讲,正因为有那么多人积极努力地、前仆后继地投身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才得以繁荣发展,股市才能欣欣向荣。在市场经济中,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不然的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