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沪深两市总体放天量滞涨,似乎狼真的要来了吧?
一位前不久自称皈依价值投资的青年朋友,前阵子还信心满满地满仓面对股市的震荡,说已懂得投资真谛,根本不怕调整下跌,这会儿不知怎么的,抖豁起来,遂想落袋为安,并打算等到股市调整至低位时,伺机再买回股票。
这可算是(价值)投资“知易行难”的一个实例吧?此事让我想起自己2010年7月写的小文:
知与行
有道是,(价值)投资知易行难,即道理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窃以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知”上面,正因为“知”是主导因素,投资者认知不充分,才于关键时刻暴露出恐惧或贪婪的人性弱点,貌似“知易行难”。比如,谁都知道股市下跌是常态,跌完了就会再涨,这是一条常识性的基本规律,似乎人人懂得,然在实际中,遇到连续下挫,很多人厌恶损失的本能油然而起,习惯性思维占据了主导地位,觉得跌了还会再跌,遂对这条基本规律产生怀疑,信念随即动摇,于是恐慌中在低位或熊市末尾把筹码稀里糊涂地交了出去。倘若对(价值)投资真正理解的话,就能把握正确方向,做到心里有底,情商自然而然地能够相应提高,“行”也就变得容易起来。
当然,知与行始终是相辅相成的,“知”需要在“行”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而“行”又将在“知”的指导下做得更好,两者在互动中提高。知与行是统一体,但“知”是事物的主导方面,行始于知。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特别重视对“知”的认识,并有意识地进行强化训练,加强学习和独立思考,提高理性水平,这样的话,就可少走弯路,避免重犯错误,使得投资更加顺利,早见成效。如果样样知识都要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实践来取得,那代价可就太大了!正如芒格谆谆告诫的:“一定要掌握别人悟出的道理中最精彩的部分。我不相信仅靠自己坐下来,就梦想出一切观点。没有人是那么聪明的。
”
然而,许多人偏偏认识不到间接知识的重要性。举个实例,我有位朋友,他是个数学尖子,多年来致力于研究股市数理方法,想要建立一套数学模型来准确预测股市。他认为,股市波动一定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找到这些规律,就能建立模型,从而如同预报天气那样来预测股市,或者说,如同有了照相底片就可印出照片来一样。殊不知,投资的基本规律就是未来的高度不确定性,市场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这条常识性规律早已被无数历史事实归纳总结了。所以,对于这个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的股市,任何数理方法、模型都不能完全覆盖其不确定性部分的,它的运行也是不能用数理方法演绎推理的;任何数理统计手段顶多只能部分解释已经发生的事件及其过程,却无法完全预测未来的走势。这位朋友显然漠视了股市几百年来的这一重要事实,忽视前人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惨败教训,还去一味地复制早已被证明是错误的设想,再去重蹈覆辙,愣是凭兴趣和情绪去挑战不可能,十分悲壮!再比如,对于价值投资来说,股价是市场先生随意吆喝出来的,根本不必当回事,可许多人偏偏会受其牵制,心绪跟着股价波动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由此可见,倘若认知发生错误或偏颇,就不能坚定正确的理念,会导致信念摇摆,情商低下,错误增加,甚至误入歧途。
所以,(价值)投资特别须要提高理性认识水平,也就须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思考、思考、再思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