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想到了“传统企业家转型”的问题,在此随聊一下这个问题。
过去三十多年来,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粗放型方式推动,走到今天,很多都消耗得差不多了;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打破了以前许多“规则”,让很多习惯于传统经营方式的企业家不知所措。他们虽然深感时代变了,方法需要改变,但却找不着方向,摸不到方法。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深层次讲,根本结症在于原来的思维习惯和落后的经营理念没有转变。20多年来,我接触过许多企业家,说是企业家,其实也就是那些大大小小的老板吧,他们都有这么一个共同的根深蒂固、顽固不化的观念:把所有的投入(包括时间)一概视为普通商品那样的成本。于是乎,他们几乎只关心赚钱,追求利润最大化。
这年头,搞企业、办公司、做生意越来越艰难,于是不少企业家“转型、转型”地嚷着四处寻找突破口或增长点,说是要与时俱进,要跟上互联网时代步伐,要做“跨界营销”,说这是个大趋势。然而,细看一下,发觉他们所做的都只不过是“扩大经营项目”而已,其中许多都是“站在此山望那山高”的跟风罢了;看他们目标变来变去,但方式方法依旧没变,却都自以为是转型了呢。
现在各个领域互相渗透,边界日益模糊,这确实是“跨界营销”所致。但“跨界营销”并不是说,外行都可随随便便地直接去做任何行当,因为现在早已不是粗放时期了,每个领域、每种行当更须要由内行专家来做才行。跨界者(企业家)其实只是个投资者。这样的成功事例有许多,比如,稻盛和夫、李嘉诚、王永庆、巴菲特、马云,等等。
说到这,我们或许明白“转型”的含义是什么了吧?那就是“传统企业家向投资家转型”,而转型最最根本的是须要形成投资思维。然而,就我长年以来所接触过的企业家来说,迄今没有一个真正具有这种思维的。只见他们忙忙碌碌地在穿新鞋走老路。他们把投入仍然全当作为制造或经营商品的成本,怎么也不能认作是投资,于是乎,要他们去投资,始终跳不出原来的“习惯圈子”,一旦跳出来,立马觉得一片茫然,就不会做了。比如,就拿股票投资来说吧,2007年疯牛时期,我周围许多企业家都纷纷涉入股市,但如今呢,又都全部出局了。至于少数几个账户里留下了一点残余股票,那也远远算不上是什么投资。这个现象说明,他们无一具有投资思维以及投资理念。他们沿袭原有的习惯思维,把股票投资只当作普通生意来做的。你若与他们谈股,他们便要你回答两个确定性问题:1、回报率能够达到多少?2、需要多长时间?我的妈呀,这样思考问题还能谈什么投资?他们把投入的资金与时间都看作为普通商品的成本,以致只能投机,捞一把算一把,而结果呢,折腾了一阵子,大都亏损出局。
对于其他实体投资,情况也一样。比如,一位由贩布起家的成功企业家,最后涉足房地产业,前阵子由于资金链绷断,一夜倒闭!其他企业家朋友谈及此事,都无不惋惜地认为,他搞房地产是好的,只是没有抓紧时间,只要再加快两个月,便可化险为夷而成功了!另有一位朋友,他也是布贩子出身,经营非常成功,后来投资印染厂,最后失败,把印染厂卖掉了。他说,如果当时有500万流动资金能够接上的话,也就不会垮掉了。
显而易见,这些企业家对投资缺乏最最起码的认识。投资需要对投资项目的未来预期收益及相应风险作评估,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所投项目究竟有没有价值?此时投入有没有风险?是不是扛得住?“只要再加快两个月”,“如果当时流动资金能够接上的话”,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无济于事。就像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你说“如果逃到头等舱就好了”,这有用吗?房地产业已经热得滚烫滚烫,你去接棒,哪怕你速度再快,就能保证安全无险了吗?纺织印染行业进入了强力洗牌时期,而你毫无核心竞争优势,哪怕再多给你一点流动资金,你就能创出良好局面了吗?什么“如果……”,扯淡!世上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现在,许多传统行业日子难过,很多企业家都在寻找新的增长点,试图突围。而当他们离开自己熟悉的圈子,涉入新的领域时,应该怎么对待呢?投资控股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具体经营让内行专家去做。投资股票的本质也一样,因为股票是企业的股份。这样,投资就并非一定需要选择自己拿手的行业了。
当前,须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产出效率,从而提升整个经济体价值,这个过程必将促使企业家向投资家转化,使企业家实现自身的新格局,提升自身的新价值,这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例如,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港台地区,企业互相参股是家常便饭之事。
还有,只是依靠传统融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股权转让交易或许是个好办法。“新三板”就是在这类需求大背景下,即将呼之欲出,这也正是出于这个道理和原因。
传统企业家要使自己真正转型,须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既是一个好的商人,同时又是一个好的投资者。
我有一位小型公司的企业家朋友,迄今为止,投资股票只不过经历了4年,目前也只是略有浮亏,然他越来越感到投入的资金和时间亏得厉害,越来越觉得非常划不来,越来越认为股票投资是个很失败的项目,非常郁闷!遂对股市失去兴趣和信心!显然,他也是把资金和时间的投入看作是做普通生意似的成本,而非投资,潜意识里仍把股票投资认作是一桩普通生意而已。我本来满心以为,他是我周围唯一能够转型成功的企业家呢,想不到他还是迈不过“最后一步”,也出局了!没办法!
亚当·斯密指出:“我们身处某种范式中时,我们很难想像任何其它的范式。”真是一语中的!人的习惯思维和固有观念确实是很难改变的!
不过,请尽管放心!等到什么时候疯牛来到,届时,又可见到他们个个眼睛血红,脸色铁青,胆大无畏,勇气十足,冲入股海,最终“转型”成为“投资家”的呵!呵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