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婆闲着无事,翻出了23年前买的一枚翡翠戒指,看看觉得不对劲,拿过来让我看,我也看傻了眼!
想当年,我们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才积下将近2000元钱,兴冲冲地去一家有点名气的珠宝店,咬咬牙买下了这枚戒指。那会儿,看它滋润细腻,晶莹剔透,翠绿灿烂,老婆戴着它,欣喜了好一阵子。可今个儿怎么变得如此黯然失色、陈旧不堪、毫无光泽了呢?
“莫非是假货吧?”老婆嘟囔,怏怏不乐!
说到翡翠(又称缅甸玉),人们就会想到世上产量最大的翡翠王国缅甸,而翡翠玉石是不可再生资源,十分珍贵。说到假货,由于优质翡翠产量很有限,即使在缅甸,假货也比比皆是。
由此,让我又想到了那里市场上一种很有意思的翡翠原石(玉石毛料)的交易方式。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到那买翡翠原石,可见交易量之可观。至于能否买到称心如意的原石,就要看自己是否懂行了。这种翡翠原石买卖被称作是珠宝界最神秘的一种交易,像似“赌”买卖。原石一般凭外貌并不能一眼看出其“庐山”真面目,也没有一种仪器能够通过外壳立即探知其内是“宝玉”还是“败絮”。买卖双方全凭经验能力来进行较量,判断其价值,买卖风险颇大,极富挑战性,故称“赌”。赌赢了大赚,赌输了大亏。这种交易方式经久不衰。
有时,买者要求在原石外皮上开个“小窗口”,即擦掉一小块皮壳,露出一点内质(尽管如此,但还是不能完全得知内在真实情况的),这时,双方将根据露出玉质的优劣,重新议价,提价或降价,避免卖者贱卖或买者贵买。不过,市场上几乎没有人要求这么做的。
传说缅甸玉石商人赌买了原石之后,当要切开加工时,一般都不敢亲临现场,而是在附近烧香磕头,求神保佑。一旦切开后,如果石内确有许多水灵剔透的翡翠玉,一夜之间便可成为富翁;如果其是一块外绿内白的“灰沙头”,一夜之间可能就会倾家荡产。[1]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有趣的翡翠原石的交易方式,可以用来比喻解释一些股市现象:
1、翡翠原石好比是一家上市企业及股票,其价值究竟是多少,买者(投资者)其实是不容易发现的。
2、在翡翠原石交易过程中,绝大多数买者都没有要求开“小窗口”而进一步窥探内质,这是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是懂行的。股市中大多数人也是这样,以为自己很了解企业及股票了。
3、实际上,优质翡翠原石的数量是很有限的,而大多数都是中低档货,但卖者却都想卖个好价钱。股市也是这样,许多股票质地平平或并不好,却看似很不错。
4、在不开“小窗口”的前提下,翡翠原石外貌的信息表现得既充分又确定,双方都已非常了解,于是双方根据自己的经验水平,进行一番讨价还价,价格很容易趋于一致而成交。股票也是这样,一般其价格都已经反映了历史及当前的信息,而信息越是充分、越是确定,价格也就越是平稳。
5、然而,一旦原石开了“小窗口”,价格就会突然变化,甚至大幅提价或降价,这是因为出现了新信息,改变了双方对原来价值的预期。股票也是这样的,引起股价变动的主要因素是新信息带来的新预期;新的信息越突然、越复杂,股价的波动也就越厉害。
这些认识对于我们股市里的小散来说,或许是有点用处的吧?
[1]这里讲述的“翡翠原石交易”内容,主要来源于“百度百科”介绍。
相关文章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lfv.html
《敬畏市场,依靠逻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j5o.html
《再聊买股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