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随几个朋友去金华短游,其中有两个是股友,歇脚休息时谈起做股票。我问他们:“你们自从入市初期买入几笔以后,至今2年多了,好像没再增仓过吧?”
“是的。”他们回答。
“为什么呢?”
“一直没钱了呀!”甲股友回答。
“现在,物价越来越高,钱越来越不够用,怎么再投啊!”乙股友补充道。
他们说,等以后有钱了再投。
他们都是靠拿薪水的中偏高层白领,而薪水的递增一般是赶不上通胀的缩水的,这样下去钱怎么可能多出来呢?又怎么再去增加投资呢?
由于通胀,日子比以前确实难过点了,但为什么对原有的生活方式不作一点调整呢?他们生活水准似乎没见什么下降,仍然保持着原来的生活条件,这当然就会觉得日子有点吃紧了。
你请客聚餐减少一顿,高级美容院少去一次,旅游活动再精打细算一点,小姐少找一个,再不自备小车暂停使用,等等,这样资金不是多多少少就有一点了吗?长年累月下来也并不少啊!
投资的初级目的就是为了抵御一点通胀呀!如果你只想维持原来的生活状态,认为这是必须的,一定得保持住,而以为投资倒是可有可无的,不是必须的,那通胀将势必进一步地吞噬掉你的收入,如此不等于是坐以待毙吗?为什么不把投资纳入“必需品”之列呢?
长期坚持不懈的投资也许会给你带来不舒服或痛苦,但不这样做,到头来可能将给你造成更大的不舒服或痛苦。其实,投资未来的人,才是忠于现实的人。不投资会更糟糕哦!
“深层次讲,还是投资理念的问题。”我提示说。
“我们再仔细想想!”两位股友认真地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