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博友转载的《赚10倍还会亏钱吗?——从股市算术到资金管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463d480100lkp1.html),发现其中存在明显的“股市算术”之问题。
该文讲了“赚10倍后又亏掉”的两种情况,分析道:
1、“在赚10倍后又亏损掉90%以上,不过这并非典型事件,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2、“我审视现实后发现,赚10倍还会亏钱居然是个‘大概率’事情,比如:当1万元变成10万元后……如果你增加投入20万元,此时的资本总额将达到30万元,此时30%的下跌就将你最初的那个10倍收益吞噬……如果你勇气再大些,追加投入90万元,那么10%的下跌就会将你最初的那个10倍收益吞噬……”
上述第一种情况是指直接亏掉的,文章分析得很对,没问题。然而第二种情况的分析却明显有误——把新入资金造成的亏损与原有资产按同比例的亏损混为一谈了,这是用错了“股市算术”。其实,它们是两码事,应该分开看待,就相当于是新旧两个账户且做相同的股票;原有资产会不会被新入资金“吞噬”或“吞噬”多少并不是新买股票的依据。这些道理很简单,也是很容易明白的。
一、对于(价值)投资,经过安全空间评估,常常于左侧买入,被套10%也属正常,巴神曾说过须要忍受50%的跌幅呢。倘若非要避免原来的10倍收益被“吞噬”,那么90万的新增资金想要入市就变得很难了。假如再夸张一些,把资金扩大到1000万,这时只要下跌1%,最初的那个10倍收益(10万)就将即可被“吞噬”,那么为了保住原来的10倍收益,几乎必须买进即涨,稍微下跌都不行!于是乎,资金越大就越不能做(价值)投资了。这样,投资者怎么发展?资本市场又何以发展?
显然,原有资产的亏损(或盈利)是不可作为新买股票的依据的。
二、其实,做股票,即使“在从熊到牛的转变不期而至的过程中”,赚10倍也并不是能够轻易到手的;碰巧到手且为非理性者是少数,而能到手的大多数是理性者,所以,赚了10倍后又真正亏光的一定是少数,并非如同文章所说的是“普遍性质”的“‘大概率’事情”。
三、文章还描述了,“看看所谓的公募基金资产膨胀最疯狂的时候,正是在牛市的高潮期,这里面同样的故事在大量上演”。要知道,公募基金大都专搞“高买低卖”的,他们哪来10倍收益的“故事”?但也不知道他们中有无亏损90%或以上的。
四、文章也描述了但斌、林园等私募的“同样的故事”。然而,即便按照文章所说的第二种情况的“股市算术”来算,他们谁赚了10倍而又被“吞噬”掉了?有吗?
…………
说到这里,我们倒不妨借用文章开卷的第一句话来作个小结:“巴菲特曾有一个观点:在股市中人们对普通的算术问题缺乏常识——我非常认同。”
不过,文章中阐述的为了防范风险而加强资金管理的思想无疑是非常对的,而且意义重大!特别告诫不要“‘倒金字塔’式资金投入”。由此亦可直接推得,(价值)投资正确买入的情况应是:越跌越买,买套是常态;有时,也不排除越涨越少买的情况。
另外提一下,过度强调“安全空间”,实质上是“价格投资”(这个用语可能不太确切)什么的,而非价值投资;“资金管理”并非意指始终捏着大把的现金等待着“安全空间”的极限而“抄底”。看看巴神,哪次不是买得“过早”,然却大都正确?!
加载中,请稍候......